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产后妈妈漏尿的痛苦其实完全可以避免

2021-12-23 16:25   吉林凤凰医院

产后妈妈漏尿的痛苦其实完全可以避免

拒绝产后漏尿

妈妈们需要用科学的方法

最近热播的电视剧《女心理师》中,有这样一个镜头:二胎妈妈在送完女儿上学路上,当着众多家长孩子的面,不自觉的漏尿了,这对产后妈妈产生了多大的打击……

演员演的淋漓尽致,很多受到产后漏尿困扰的妈妈们都见不得这样的镜头,太难过了,一直被《女心理师》感动着,产后妈妈漏尿问题终于拍出来了,现实中,太多太多的宝妈只能独自去承受生理和心理的痛苦和焦虑,用时间让身体慢慢复原,没有人可以感同身受,甚至是自己的家人。

站在妇产科医生的角度上,我们知道如果在生产初期配合仪器治疗和合理锻炼,产后漏尿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产后漏尿的生理原因在这里不再赘述,下面我就来说一下预防产后漏尿的发生,我们的孕妈妈们在产前、产后该如何处理:

诸多的资料表明怀孕和自然生产均是盆底肌损伤的危险因素。很多盆底肌损伤是在孕期就造成了,很多宝妈在孕中后期可能就出现了漏尿等症状。

怀孕时我们的盆底肌就像一张大网,在底下兜住了肚子里的宝贝。现在的宝妈们都很注意孕期的营养,想要生个白白胖胖的宝宝。然而宝宝过大,壮硕的胎儿长时间压迫盆底,不仅造成了肌肉的疲劳,还压迫了盆底神经,神经肌肉接头长期受到牵拉,像被拉长的橡皮筋,失去弹性,不可避免的就会出现盆底肌损伤。孕期盆底肌的松弛是必然的。

在分娩时,胎儿通过产道,导致膀胱、子宫等组织的肌膜受损,失去弹性,尿道松弛而失去应有的功能。当妈妈们腹部增压时,如大笑、咳嗽、打喷嚏等,尿液就会不受控制渗出,让妈妈们尴尬不已,身心受到伤害。

很多妈妈们不知道,生完宝宝以后,漏尿、身材变形、子宫脱垂……原来……都是盆底肌惹的祸!中国有近一半女性在生育之后都患有不同程度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怀孕、孕期和分娩都会使盆底肌受损出现漏尿、子宫脱垂、阴道松弛、性功能障碍等等。

女性绝经之后,随着雌激素的减退,盆底肌肌力下降。尤其是有体重困扰的绝经期女性,诸如漏尿、尿失禁、子宫脱垂这样的病将会纷至沓来。

建议宝妈可以在家做“凯格尔运动”

(提肛运动)

1.做缩紧肛门阴道的动作,避免腹部用力,能感觉到肛门及阴道肌上缩,可以尝试排尿时中断尿流的感觉(注意:需要排空小便后进行,有些专家认为如果形成习惯,可能会导致膀胱感染)。

2.什么姿势下做凯格尔运动练盆底肌?

随时随地进行,可以选择卧位,坐位和立位。无论您如何进行凯格尔锻炼,都要知道锻炼的肌肉不在腹部和大腿,这很重要。

3.收缩的动作要领

做缩阴提肛到动作时,保持5-10秒。

注意:收缩的过程不是瞬间完成的,需要逐渐加强,可能需要2-3秒时间,达到最大收缩力时保持5-10秒,以自己最大的耐受度为标准。

4.收缩和放松交替

收缩-保持-放松。放松需要充分,收缩维持5-10秒,放松时间可以和收缩保持一致。每组8-10次。每天至少做3组。6-8周为1个疗程。

提醒:所有的肌力训练都需要重复一定的次数。每周至少坚持3-5天。有时候很难做到,特别是对于初学者。坚持做4-6周患者有改善,3个月会有明显效果。

这套运动,产前就可以做起来,可以有效预防盆底肌在生产过程中的损伤。

仪器修复

一般常见于医院,采用生物刺激反馈治疗和磁疗,临床验证疗效显著。一般产后42天,恶露已排尽即可开始。

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

1、注意日常生活细节

控制体重。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便秘或者排便困难。

避免盆底肌受压,比如提重物,上下楼梯等。

提前收缩盆底肌,充分利用肌肉预适应,比如在需要打喷嚏或者大笑时提前收缩盆底肌。

2、保持乐观的心态

保持乐观愉悦的心态,增强体质。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老年人都需要垫着尿不湿才能出门,但是通过专业的盆底肌修复,能够有效地改善漏尿的情况。为了提升中老年的生活质量,进行盆底肌修复更有必要!因为器官脱垂和漏尿更加容易找上老年人,就算不能够完全康复也能够有一定好转。

中老年出现了尿失禁、子宫脱垂等盆底功能障碍,也不要碍于面子不好意思,及时进行盆底肌修复,让老年的生活也能优雅从容的度过。

产后的42天至6个月,是预防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黄金期”。早发现、早治疗。及早进行盆底筛查,才是给自己最好的礼物。无论顺产还是剖腹产,出了月子一定要及时做盆底肌修复,防患于未然,它不仅关系到你下半生的幸福生活,还会影响你的生活品质。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盆底肌,产后,收缩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