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青葱抗衰老,专家有招数
延缓衰老,永葆青春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但是岁月不留情,眼角的皱纹、头顶的白发、酸痛的腰背时刻困扰着我们。人们盼望科学能够发现一种新技术,帮助延缓衰老,留住美好的青葱岁月,抗衰老研究也因此成为医学研究的热点。
日前,多领域专家学者在“中医药防治过早衰老论坛”上分享了抗衰老研究的最新理论和成果,揭示了衰老的共性机制问题,探讨了中医药对整体衰老及系统衰老导致的多种老年性疾病的独特价值。
30岁向衰老宣战留住青春的脚步
很多年轻人以为衰老只是老年人的事,跟自己无关,事实并非如此。衰老是各组织器官功能随年龄增长而发生退行性变化的过程,其本质是自我修复能力下降。
30岁是多数器官衰老的起点,大脑神经细胞在20岁发育至巅峰,之后的每天以10万个速度开始死亡;人体骨骼、肌肉系统30岁起,开始走“下坡路”;心脏从40岁开始衰老,血管弹性降低,动脉开始硬化,易造成脂肪堆积,诱发心血管病。要想延缓衰老,青春常在,必须抢在器官衰老之前开始抗衰行动。
那么,器官衰老的原因是什么?《中国衰老与抗衰老专家共识(2019)》指出,衰老细胞是人体器官和组织衰老的基本结构单元,成体干细胞的衰老乃至耗竭是组织器官衰老和老年性疾病的重要诱因。暨南大学衰老与再生医学研究院院长鞠振宇教授在题为“衰老的共性机制研究与干预”报告中指出,端粒缩短与人体器官衰老存在共性机制。研究发现染色体末端的端粒像帽子一样发挥着保护作用,当端粒磨损变短,细胞就老化,相反,如果端粒酶活性很高,端粒的长度就能得到保持,细胞的老化就被延缓了。可以说,随着端粒缩短和端粒酶活性降低,各器官的衰老也就悄然开始。
科学揭示中医药抗衰老系列作用机制
众多抗衰老科研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和探索,为大众揭示中医药抗衰老的系列科研成果,为现代人延缓衰老提供了科学的选择,在应对人口老龄化和推进健康中国战略的当下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