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信息化系统赋能,创新医疗设备管理“减法”思维
前不久山西某地市场监督管理局对区域内医院医疗器械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时发现,在当地妇幼保健院检验科有14种不合格的医疗器械用于临床,执法人员遂依法对上述医疗器械予以没收,并作出行政处罚。医疗器械和医疗设备的规范化管理再一次走进公众的视野,不合格的医疗器械流入医疗机构用于临床,将会造成漏诊、误诊,危及患者生命安全。
确保医疗设备质量安全是医院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持续做好医疗设备管理制度的优化,运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全院设备的全流程、全要素监管,可使设备更好地为临床工作服务,保障医疗安全。
云南栢田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综合多年以来服务经验,开发“医修库”医疗设备管理系统,对设备进行全生命周期监管,从申购至报废全流程把控,守住医疗设备安全底线,同时提高医院的设备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粗放式管理弊端日显 影响医院整体管理水平
一般来说,一家医院的医疗设备为1000台左右,数量庞大,品种繁多,设备管理工作繁杂。如果继续依靠传统的管理模式,海量的数据在人工管理下显得十分吃力。
医疗设备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必要的协调和沟通,设备台账不准确、更新不及时、查找繁琐等问题逐渐显露,管理方式的落后,增加了管理工作的困难及错误率,使管理者不能及时发现设备问题并进行报修,设备很难达到规定的质控要求,严重影响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医疗设备的管理水平反映了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影响医院等级评审。对医院医疗设备进行严格管理,不但能够提高医疗水平,帮助患者重拾健康,还能够为医院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及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借助信息化手段 解决设备管理难题
建设智能的信息化平台是实现医院设备科学管理、优化资源配置、智能预警的主要手段,也是确保设备安全运行的重要途径。我们了解到,很多医院的设备管理也正在向精细化、信息化和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方式转变。
通过信息化管理,可以使设备管理工作在数字化进程中化繁为简。一方面,医院可以更高效、合理的调配资源,实现对各类设备数据全面了解,针对老化等无法满足临床要求的设备进行淘汰报废,并为购置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大大减少不必要的资金投入;另一方面,可以转变医疗设备管理工作人员的思想观念,借助信息化手段高效完成日常工作,推进设备的安全、精准运行,减少人为理解因素导致的设备安全偏差,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率。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