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宝】冬至是结束也是开始,养生就是一种坚持
作者:辛宝
一年前,也是冬至前,《中国临床营养网》的编辑问我,能不能在节气养生方面写篇稿子,作为一名笃爱传统文化中医药大学教师,自然乐于为之,再加上我们也曾有过一个横向课题“节气养生餐的理论及开发研究。”在我的课程中也关注节气养生这个养生文化非常重要的分支。所以当时的我就接下了这个任务。
如果节气仅仅是一个提示板,提醒你还有这样一个世界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用不同的方法记载年代的更替。
如果节气仅仅是一个广告词,任意杜撰和解读,为相关产品的销售打下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厚的虚假背书。
如果这一切都不能为我们自身健康乃至整个中国健康理论和方法的实践包括传承起到引导的作用。
(图片来源:微信公众平台公共图片库)
所以在专栏设计的时候我们就在考量,给大家一个新的靠谱的养生节气理论体系,我们试图告诉大家节气养生文化背后是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体系最博大精深的一面,它结合天文学、物候学、社会文化、自然科学等等于一体,不是那么简单的几个字,比如冬至是二十四个节气的第一个节气,有些节气现在的顺序其实是有着历史问题的;
我们也试图告诉大家养生不是吃点药膳,打打太极拳或者谁给你个秘方你就能“养颐寿福”的,个人认为养生的本质是生活方式管理(甚至是现代流行的所谓生活方式医学),所以节气其实可以帮助我们养生,从人和自然的整体性结合15天为一个阶段的生活方式管理,如果能形成一套守正创新的养生方法,也是有着重要的研究和推广价值的;
我们还试图告诉大家,现在太多的节气养生已经脱离了甚至误读了古代节气物候背后的传统理论,包括对一些说法的断章取义,包括把一些其实有着一定区域局限甚至是以讹传讹的民间传说夸大到确定理论的范畴,甚至在教材上出现,如果我们研究者和学习者还继续无视,不去考证,不去辟谣,节气养生迟早也会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养生误读,成为一种理论正确而实践无用的皇帝新衣,骗了谁我就不知道了。
这就是我们编写这个专栏的最初想法,给大家一个“够专业,不忽悠”的节气养生。但是在这一年中,我们才陆续发现了想要达到这个初衷,并不是那么容易。
首先,学, 然后知不足。 原本在节气养生方面自认为有些见解的我,在学习、整理的时候才发现,节气养生背后的理论文化原比我想的更要博大,比如节气背后的哲学文化、天文历法、运气学说,我自身的学习还不够,(推荐大家可以去看看熊春锦老师的《中华传统节气修身文化》与余世存老师的《时间之书》),所以在解读理论时往往自己有些捉襟见肘,要花大量的时间去把新学与旧识重新做一个融合,所以难度很大。
其次, 就是对现有的节气养生文章的去伪存真也需要认真考证, 我会把几年网络上所有的这个节气养生的文章都大致浏览一遍,然后找出需要讨论的主题点,在把手头收集的资料融合,所以往往写一篇文章要花去我半天甚至更多的时间收集资料,整理归纳,这就让平时忙于临床和教学的我确实有的时候精力上有些顾不上,有些时候仓促为之,没有达到理想的目标,所幸《中国临床营养网》的编辑单鹏丽和其他老师给我了极大的宽容和支持,甚至在马上发稿的时候都还在等我为我的文章加急编辑,才保证了有始有终完成了这次重要的“作业”,在此表示真心的感谢。
当然,就我们这一年来在《中国临床营养网》上发表的24篇节气文章来说也仅仅是完成,从内容上来讲离我们的目标还有很远的距离,甚至还有些错漏,但所幸我们坚持下来了,虽然还没有达到理想的阅读量和关注度,但起码从《中国临床营养网》这个我认可的专业平台上我们树立了学习节气养生的一个参考,也给自己了一个鼓励——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咬牙坚持,方得始终 ;今后,我们团队还将继续围绕节气养生,结合传统食养和现代营养,逐步从理论到实践,开始做一些具有实践性的研究和文章,验证中国养生文化和科学的价值及有效性,推进规范的养生科普表述,与诸位喜爱传统文化、喜爱中医、关注健康的同道共同推进节气养生的深入发展。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