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惊险!这根特殊的血管被堵死,不疏通,随时有生命危险!

2021-12-21 22:26   浙大二院

按感染、血栓、血管狭窄等并发症发生风险排序,首先推荐自体动静脉内瘘(自己的血管造瘘),其次移植物动静脉内瘘(包括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最后是长期透析导管。

“生命线”保卫战

我们都知道

尿毒症患者需要进行

规律的腹膜透析或血液透析

来清除体内的有害物质

保持机体内环境的平衡

血管通路是成功进行血透的保证

一旦通路不畅

不仅血透无法进行

患者也将面临

心力衰竭、高血钾等危及生命的严重后果

因此

血管通路也被称为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

最近,就有一位肾透析患者因为通路不畅找到了浙大二院肾内科,当时的情况可谓是相当的危急...... 

心衰、高血钾,血透“生命线”堵住了!

“医生,我奶奶内瘘血管堵了,已经4~5天没透析了,快帮我们想想办法吧!”

几天前,患有尿毒症的冯奶奶(化名)从家里被转运到浙大二院肾脏内科诊室,陪同的家属焦虑万分。

老人已经好几天没有透析了,全身颤栗、呼吸粗重。

由于体内水分和毒素无法排出

老人相继发生了

急性心功能衰竭和高钾血症

急诊检验提示血钾为6.79mmol/L

随时都有心脏停搏的风险!

肾脏内科的医生紧急进行临时透析导管置管,完成急诊血液透析。

待病情稳定后,肾脏内科血管通路专科医生了解到,冯奶奶还同时患有糖尿病,已经血液透析1年了。前不久,她在做血透时,血管内瘘穿刺引出暗黑色的血液,进一步检查发现内瘘摸不到震颤,表明内瘘血管被血栓堵死了,当地医院建议她转诊到上一级医院救治。 

因不了解病情的严重性,冯奶奶在家又耽误了两天,来浙二就诊时已经4~5天未透析了,这才导致心衰和高钾血症。

体格检查结果:内瘘部位无震颤及搏动,听诊无杂音;

B超检查结果:人工血管内及上臂头静脉血栓形成,血管腔内无血流信号,上臂头静脉有可疑狭窄。

进一步证实这是内瘘血栓!

不到1小时,“生命线”重新开通

一旦发生内瘘血栓

必须及时治疗

冯奶奶需要

尽快开通闭塞的血管

尽快治疗导致血栓形成的血管狭窄

刻不容缓

可是,如何让治疗更微创、无痛、快速且更低风险呢?

经过仔细分析,肾内科团队决定行超声下动静脉内瘘经皮导管溶栓+腔内血管成形术,帮助冯奶奶开通因狭窄和血栓堵塞的透析“生命线”。

一切都按照诊治流程有条不紊地进行。

在超声下,医生在人工血管静脉穿刺区置入血管鞘,经血管鞘置入取栓导管,注入溶栓药物,溶栓、球囊扩张、碎栓,一气呵成,不到一小时,血透“生命线”重新开通了! 

同时,导致血栓形成的回流静脉狭窄也得到了治疗。术中超声可以看到血流恢复后的彩色信号,测量血流量达到正常范围,手术圆满成功,仅仅在手臂上留下两个小小的针眼。 

手术次日,冯奶奶就可以使用人工血管内瘘进行血透了。

延伸阅读

血管通路

浙大二院肾内科熊璟医生介绍血管通路就是俗称的“内瘘”和“导管”,是在尿毒症患者身体上建立的特殊血流管道结构,目的是方便把血液从体内引出到血透机上。如果这个管道不通畅,患者就无法进行血透,身体里过多的水和毒素就会越积越多,造成生命危险。

内瘘血栓是其中一种常见的并发症,人工血管内瘘血栓发生率高达80%-90%。内瘘血栓形成的三大原因是:血管内皮损伤、血流瘀滞和凝血功能异常。大部分内瘘血栓形成存在内瘘血管损伤、狭窄,如果低血压、低血容量、压迫止血用力过大、时间过长就可能导致血流量下降、血流瘀滞,部分患者的血液存在高凝状态,像冯奶奶这样,本身还有糖尿病,血栓形成的风险就会明显增加。

人工动静脉内瘘

熊医生表示,对于终末期肾脏病(俗称尿毒症)患者,常规需要做人工动静脉内瘘,方便今后长期血透。人工动静脉内瘘,就是通过手术人为建立用于血液透析体外循环的血管通路,通常是将尿毒症患者比较表浅的头静脉,通过手术方式连接在桡动脉上,在动脉血流的灌注下浅静脉变粗且血流量大,方便打针把血液引出体外血透机上完成血透治疗。

有以下几个好处:

1. 手术简便,内瘘成熟后方便穿刺使用。

2. 使用时间长,可伴随透析患者长期生存。

按感染、血栓、血管狭窄等并发症发生风险排序,首先推荐自体动静脉内瘘(自己的血管造瘘),其次移植物动静脉内瘘(包括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最后是长期透析导管。

来源 | 生活与健康 记者 陈小卿

文字丨熊璟

排版丨唐简妮

审核丨肾脏内科 马坤岭

责编丨唐简妮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血管,患者,血透,透析,奶奶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