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计划建成100家智慧医院,江西互联网医院就诊同享医保支付
01 重庆市政府:到2025年,建成100家智慧医院
12月8日,重庆市政府印发重庆市数字经济“十四五”发展规划(2021—2025年)》,提出“十三五”期间,全市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90.6%,已建成智慧医院44家。
要求“十四五”期间:
· 深化拓展覆盖居民全生命周期的健康信息服务全过程,优化线上线下一体化智慧医疗服务,做深做广医疗便民惠民服务应用。
· 完善以行业大数据分析为主的医疗服务绩效、质量管理和运行监测,构建医疗、服务、管理“三位一体”的智慧医院,推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到2025年,完成100家智慧医院建设。
· 推动电子病历、电子健康档案和人口家庭数据资源互通共享,打造一体化智慧医疗服务体系,促进两地优质医疗服务资源共享。
02 重庆市卫健委:建成国内领先的卫生健康数字化基础
12月16日,重庆市卫健委印发《重庆市卫生健康信息化“十四五”发展规划》,规划旨在推动新技术与医疗健康服务深度融合,支撑全市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共分为“发展基础、发展思路、主要任务、保障措施”四个部分。
规划提出2025年目标:建成国内领先的卫生健康数字化基础,打造成为国内重要的智慧医疗标杆城市,构建国内具有影响力的数字健康服务能力,推动重庆卫生健康数字化发展步入全国先进行列。
03 陕西省医保局:形成较完善的“互联网+”医保政策、服务、评价体系
12月14日,陕西省医保局、发改委联合印发《陕西省“十四五”医疗保障 事业发展规划》,信息平台建设被列为重要工作项目。
· 强化医保定点管理。全面实施和规范医药机构医疗保障定点管理,加强和完善定点协议管理,细化医保协议及经办规程。优化医药机构定点申请、专业评估、协商谈判程序,支持“互联网+医疗”等新服务模式发展,实行医药机构定点服务协议结果的省内互认。
· 推动构建“互联网+”医保定点服务体系,健全纳入医保支付的“互联网+”医疗服务范围、条件收费和结算办法,将医保管理延伸到“互联网+”医疗行为,形成比较完善的“互联网+”医保政策体系、服务体系和评价体系,发挥互联网在医疗保障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促进医疗保障资源得到最优配置,提升医疗保障服务绩效。
04 江西省医保局:互联网医院就诊将同享医保支付
12月14日,江西省医保局印发《江西省医疗机构医疗保障定点管理暂行办法》,2022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办法”提出互联网医院就诊将同享医保支付。
“办法”明确了医疗机构签订“互联网+”医疗服务医保补充协议的申请条件:
· 经行业主管部门批准设置互联网医院或批准开展互联网诊疗活动;
· 具备与医保信息系统数据交换的条件,实现医保移动支付,能够为患者提供电子票据、电子发票或及时邮寄纸质票据;· 信息系统应当能区分常规线下医疗服务业务和“互联网+”医疗服务业务;
· 依托医保电子凭证进行实名认证,确保就诊参保人真实身份;
· 能够完整保留参保人诊疗过程中的电子病历、电子处方、购药记录等信息,实现诊疗、处方、配药等全程可追溯。
05 西藏自治区政府:探索建立“互联网+”医疗服务价格政策
12月9日,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到2025年,全区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功能日益完善;到2030年,全面建成医疗保障制度体系。
要求探索建立“互联网+”医疗服务价格政策。建立药品价格和招采信用评价制度,完善价格函询、约谈制度。
增强医药服务可及性。健全全科和专科医疗服务合作分工的现代医疗服务体系。合理规划各类医疗资源布局,加快发展社会办医,支持和规范“互联网+医疗”等新服务模式发展。发挥医保支付杠杆作用,协调促进分级诊疗。推行特殊病慢性病等特殊情况下的长期处方制度。健全短缺药品保供稳价、监测预警和分级应对体系。
*部分内容摘自政策原文,新闻资讯稿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