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原创RDN转化研究结果在JACC: Basic to Translational Science发表

2021
12/22

+
分享
评论
CCI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
A-
A+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牵头开展康沣生物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肾动脉冷冻消融系统(CryoFocus)的FIM研究,证实了该系统在难治性高血压治疗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导读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牵头开展康沣生物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肾动脉冷冻消融系统(CryoFocus)的FIM研究,证实了该系统在难治性高血压治疗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这是一款由国人自主研发的专用于肾交感神经消融(Cryo-RDN)的深低温冷冻消融球囊导管系统,该研究结果为众多高血压患者带来新的希望,相关文章即将发布于JACC: Basic to Translational Science。

Cryo-RDN研究背景

目前,全球高血压患病率居高不下,仅中国就有超过2.45亿高血压患者,其中有高达10%-20%的患者是难治性高血压,即服用三种及以上降压药血压仍无法达标。

高血压、尤其是难治性高血压患者,往往存在交感神经过度激活,而肾交感神经是全身交感激活的重要环节。基于此理论,通过消融的方式损毁“过度激活”的交感神经(RDN)成为了难治性高血压的治疗新靶点。

深低温冷冻消融去肾动脉交感神经系统(CryoFocus)是中国人自主研发的、具有独立知识产权、全球首创的专门用于肾动脉交感神经冷冻消融的导管系统。该导管可在3min内覆盖有效消融深度,具有360°环形消融、神经损伤完全、消融位置精确、内皮损伤小的特点,同时操作简单快捷,安全性高,完成单侧手术操作仅需5min,且兼顾了患者舒适度。

 

(Cryo-RDN消融原理示意图)

2015年11月,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教授带领团队完成了世界首例Cryo-RDN的在体手术,标志着国内心血管器械原始创新的又一大进展,更是为难治性高血压患者带来新希望。创新的历程曲折艰难,历经HTN-3研究后RDN的全球研发低潮,在绝大多数研发企业和医院均停滞观望时,研发团队坚守RDN的科学概念,不断优化器械设计,技术上不断创新改进,当Spyral HTN系列研究重现曙光时,CryoFocus作为中国RDN原创技术依然站在世界的最前沿。与此同时也将RDN抑制交感神经的作用创新性扩展应用,在冠脉硬化,急性心梗后心衰等其他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进行了初步病理生理机制探究。

此次团队将近十年的从基础到临床的研究结果进行汇总整理,相关成果近日已被JACC: Basic to Translational Science杂志接收,证实了Cryo-RDN的长期安全性和降压有效性。

 (Cryo-RDN文章首页)

Cryo-RDN研究成果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团队首先通过临床前大动物实验证实了Cryo-RDN的长期安全性和有效性。在Cryo-RDN术后6个月后,无血管和组织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猪肾动脉周围交感神经水平显著降低,且持续稳定。进一步组织病理分析提示,冷冻球囊可以覆盖消融80%以上的肾动脉周围神经分布,并得到了近8mm的消融深度。

基于良好的动物安全性和有效性,团队随后联合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在全国招募难治性高血压患者启动了首次在体实验。随访显示,Cryo-RDN能够安全而有效的降低患者的血压,肾功能稳定,无相关血管并发症发生。术后6个月患者的平均动态血压降低12.17/8.50mmHg,在此基础上,有33.3%的患者减少了1-2种降压药物的服用。

(Cryo-RDN后患者血压降低情况)

Cryo-RDN的临床应用

经过近十年临床前研究和首次在体实验的经验积累和技术优化,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于2019年作为牵头单位,率领全国十余个医学中心同步启动了Cryo-RDN多中心随机研究,相关患者招募正在进行中。

Cryo-RDN临床入选标准

① 年龄≥18岁,且<80岁,男女不限;

② 受试者首次就诊时,符合以下任1种情况:

降压药服用史≥3个月,按照方案规定的降压药物治疗至少28天(至少两种)后,诊室SBP≥140mmHg且诊室DBP≥90mmHg,同时24h-SBP≥135mmHg;

即可进入导药期

临床试验机构名单(新的中心进一步拓展中)

01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主办单位)

02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

03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04 广东省人民医院

05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

06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

07 辽宁省人民医院

08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09 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

10 太原市中心医院

临床试验主要研究者

 

葛均波院士

葛均波,心脏病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院长,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院长,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葛均波院士长期致力于推动我国重大心血管疾病诊疗技术革新和成果转化,创造了多个心脏病领域的“世界第一”和“中国第一”。先后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技术发明奖等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0余项,2021年5月入选上海市科技功臣奖名册。

临床试验助理研究者

 

沈雳教授

沈雳,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心血管介入治疗技术与器械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家放射与治疗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长期专注于冠心病介入治疗及其器械创新与转化。作为团队主要成员,研发完全可降解支架、Cryo-RDN、导管型FFR技术以及高分辨血管内超声(IVUS)等技术。2020年因在临床及转化方面的成绩,获得第三届“转化医学创新奖”。

临床试验项目联系人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 季萌博士

 (邮箱: ji.meng@zs-hospital.sh.cn, TEL: 18317135262)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 陈涵博士 (邮箱: hanchen19@fudan.edu.cn, TEL: 18217782036)  

CCI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本期策划:沈雳

本文作者:CCI

后期制作:汪蕊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附属,患者,复旦大学,高血压,消融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