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医生】“看他如此年轻俊秀,却是脑袋里玩芭蕾、又能在人心里梳辫子的大师……”一封感谢信牵出一名医患“沟通达人”
武汉有这样一群魅力四射的人
他们是战士,白衣执甲,舍生忘死
他们是天使,抚慰病痛,救死扶伤
今年8月,由湖北省卫生健康委指导、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主办的“2021寻访魅力医生大型公益活动”正式启动,我院神经外科主治医生汪志忠成功跻身此次“魅力医生”候选名单。
现在,动动你们可爱的手指头,
为#魅力医生#
神经外科主治医生汪志忠
疯狂点赞啦!
神经外科主治医生
汪志忠
“看他如此年轻俊秀,却是脑袋里玩芭蕾、又能在人心里梳辫子的大师……”
这不是小说,是一名女患者写给医院的感谢信。她用优美的语言描述的医生,是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省中山医院)神经外科主治医生汪志忠。
都说医患之间的沟通不易,37岁的汪志忠却是医患之间的“沟通达人”。尽管他负责的神经外科ICU病区患者病情重,专业术语多,但他总能做到医患交流无障碍。
“也是蛮神,别的医生说话我听不懂,汪医生说的我都听得懂!”不少患者如此评价他。
60岁的王女士是一名退休教师,近6年来深受头痛困扰。她去了好几家医院,查不出问题,吃药也不见效果。经人推荐,她找到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汪医生没有用那些难懂的专业理论跟我说话,他很关注我的作息、睡眠。我就滔滔不绝跟他讲了我那些操不完的心、睡不着的夜。”王女士说。
交谈之后,结合王女士的各项检查,汪志忠很快发现了她的病根。“她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自从帮女儿带孩子生活就变了样。女儿女婿工作忙,她一个人管孩子压力大,舍弃了所有爱好。”结合王女士的性格特点和经历,汪志忠判断她的头痛主要是功能性疾病,并非脑血管器质病变,“带孩子劳累、枯燥,让她出现严重的神经衰弱,在身体上就表现为头痛、心慌。”
“我读医学院时,老师曾说:医生不仅要管治病,也要管患者的吃喝拉撒。我一直铭记在心。”汪志忠说,“患者首先是一个人,他的生活状态与疾病息息相关。医生重视医患沟通,去倾听去了解患者,对诊断和治疗大有帮助。”
换位思考,病床边配备留言小白板
医患沟通说来四个字,做好不容易。医生有专业的学识背景,患者千人千面。不少医生说到口干,患者仍感“云里雾里”。
汪志忠认为,医患沟通的关键在于医生换位思考,有效沟通不止靠说,还有做,“举个例子,患者排了几小时终于排到医生跟前,医生只顾埋头写病情、打单子,全程头都没抬。医生是很忙,也许经验丰富,光听患者讲症状就能做正确诊断,但是站在患者角度,他的就医感受就很不好,他如何相信一个头都没抬的医生给他‘好好看了’?”
汪志忠接诊,患者说话时他会看着对方的脸;患者说头疼,他就追问怎么个疼法、疼多久;患者说身上起疹子,他会查看,会触摸按压,了解疹子面积大小、类型……“相当于传统中医的望闻问切,其实一样适用于西医诊疗。”
神经外科ICU病区的每张病床边,都有个小白板。查房之后,汪志忠会在上面给护士写留言,“今天必须扶他坐起来两次”“右侧多叩背”……留言写这么细致?他解释,医护之间也要讲究沟通,“护士们很忙很辛苦,医生的嘱咐要一目了然、细节清楚,指导护士把护理做到位。”
每天查房时,他从不只是看看仪器数据就走,他会跟患者聊。“老张,今天早饭吃了多少呀?”“小王,你昨晚睡得怎么样?”
这些看似普通的提问,并非是随便聊聊。“如果患者告诉我,他的胃口一天比一天好了,这就说明他恢复得很顺利。如果一个患者告诉我这几天吃不下,睡得不好,那他的病情接下来可能会出现变化,我们就要加强关注、查找蛛丝马迹,排查问题。医生工作做到前面,才能用最小的代价解决最大的问题。”
医患之间做到充分沟通,助力汪志忠和他的团队完成了不少“不可能的任务”。
一名89岁的老人患糖尿病多年,还发生过脑梗。今年初跌倒后,老人就瘫倒起不来了。躺了几天不见他好转,家人把他送到该院。入院检查发现,老人存在脑出血,还有肺部感染,血压、血氧极低,已经生命垂危。拿到检查结果后,家人觉得很绝望,甚至准备捐献遗体。汪志忠经过充分评估,与老人的儿女们沟通了足足3小时。在这3小时里,他告诉家属老人的实际情况,各项指标意味着什么,以及接下来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每种情况如何治疗、应对……沟通结束时,老人的儿女对他说:“汪医生,你放手做吧!”有了患者家属的无条件信任,汪志忠和团队倾尽全力,最终把老人从死亡边缘救回来了。
投票方式
第一步:
扫码关注极目新闻微信公众号
第二步:
点击极目新闻微信公众号底部菜单栏[魅力医生]
第三步:
投票点赞:005汪志忠
-END-
撰文 | 宣传部
编辑 | 周宪
审核 | 贝兰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