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中国医生的择业困境

2021-12-16 16:00

在中国,医生的人力资源市场并没有完全形成,主要原因是公立医院一家独大,民营医院虽然数量众多,但是市场占比极低,缺乏对人才的吸引力。

在中国,医生的人力资源市场并没有完全形成,主要原因是公立医院一家独大,民营医院虽然数量众多,但是市场占比极低,缺乏对人才的吸引力。公立医院通过编制的束缚,将优质的医生资源牢牢掌握在手里,医生对薪酬不满却又无可奈何。

刚看了一篇报道,说河北省石家庄市一家全港资的高端民营的妇产医院破产,直接原因是因为股东撤资引发长期欠薪导致骨干员工流失,而间接原因是附近新开一家公立三甲医院-石家庄市妇幼保健医院。据报道这家民营医院收费并不高,病房都是单间,环境非常棒,技术条件也比较好,只是经历了股权变更,以及公立三甲医院竞争,导致人心不稳,因为一名骨干员工离职丧失了近一半的病源,最终触动多米诺骨牌,导致关闭。

本人一向主张基本医疗要靠公立医疗体系来保障,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完全否定民营医疗。民营医疗的定位应该是走差异化高端路线,以满足群众不同层次的就医需求。

但是在莆田系医院的影响下,民营医院的品牌形象一直无法得到重塑。不但患者对民营医院充满质疑,就是医务人员对民营医院是否规范也不放心。

民营医院难以发展壮大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中国的老百姓看病,是冲着医院品牌去的,医生个人品牌没有得到很好的树立,这与国外发达国家完全相反。民营医院希望医生能自带病源,但是中国公立医院医生如果离开了所在公立医院的品牌光环,往往市场认可度很低,无法自带流量,这也是大多数公立医院反对甚至禁止医生多点执业的主要原因。医生如果去其他医院多点执业,就有可能把本来属于公立医院的患者带走。

医生人力资源市场没有形成导致医疗人才竞争不充分,医生的价值没有在市场上得到良好的体现。公立医院通过编制的束缚,牢牢的掌控了优质的医生资源,公立医院行政管理体制官僚化严重,医生无法像国外那样成为医院的合伙人,而只是一个没有多少话语权的被雇佣者,突出表现在医院绩效分配中,行政职能部门更靠近权力中心,分得绩效蛋糕可能更多。

世界最顶尖的医院,美国的梅奥诊所始终坚持医生领导,主要的行政管理者都是医生出身。梅奥理念是一切医疗行为要以患者利益至上,而能够保证患者利益的只能是医生。为了让医生能够安心的为患者看病,他们的薪酬都实行固定工资制度,医生收入与业务量是完全不挂钩的,这样的医疗最公益。

在公立医院干的不顺心,却也没有好的去处,是当前很多医生所面临的择业困境。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医生,公立医院,民营医院,医疗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