咔!硬膜外麻醉打穿了怎么办?
本文由“梧桐医学”授权转载
作者:王思琦 | 审核:张鸿儒 | 编辑:杭炳奇
每一次来到产科手术间,或急诊手术间,产妇(或病人)“拱虾米”状体位后定位完毕,信心满满地打开硬膜外穿刺包时,上级医生总是意味深长地叮嘱一句。
——小心点,慢慢进,莫打穿了哦......
这时不少年轻医生就会在想
——至今还没有打穿过,哪有那么容易打穿的?打穿了会是什么样?
那么问题来了,对于一个经验相对缺乏的年轻麻醉医生而言,当这根穿刺针突破重重皮下筋膜、棘上韧带和棘间韧带,终于来到黄韧带面前迎接那个麻醉人被口口相传的“突破感”时,那个突破感有时候也未必是那么明显。
特别是一些体态雍容的患者,这就为一些性情急躁又毛手毛脚的麻醉医生带入了一个大坑——咔!打穿了!
我们都清楚,硬膜外麻醉是椎管内神经阻滞中非常常用的一种方式,可用于部分骨科下肢手术、下腹部手术(如剖宫产、阑尾炎手术等),在疼痛病房中有时也可用于治疗慢性疼痛疾病。
这种麻醉方法安全性也是比较高的,术前评估要点相比于全身麻醉稍少,病人麻醉方面的费用也相比较低,且对于一些夜间还非常繁忙的手术室也可成为保证周转的一个环节。
但是硬膜外麻醉的并发症也不少,尤其是开篇我们提到的“打穿了”,也是世界各地每个医院都可能上演的意外。
那么“硬膜外打穿了”都有哪些临床症状呢?
我们可以先从硬膜外腔说起。硬膜外腔是一位于椎管骨膜与硬脊膜之间的狭窄空隙,其内填有脂肪、椎内静脉丛和淋巴管,并有脊神经根及其伴行血管通过,为一负压间隙。我们前面反复提及的“突破感”,其实就是我们的穿刺针突破黄韧带到达硬膜外腔这个地方而产生的。
但此时如果我们继续进针,则有可能直接突破硬脊膜甚至到蛛网膜,此时我们的穿刺针已经来到蛛网膜下腔,当你抽出管芯甚至有可能见到一股清亮的脑脊液潺潺流出。于是乎,后续可能出现这些临床症状:
那么有哪些有效的预防措施呢?
以上是我国硬膜外阻滞共识给出的建议方法,除此之外,在我们实际临床操作中,各位带教老师更提倡的是“90°旋转+缓慢进针”,这样就更能大概率避开我们开头所描述的那番场景。
那么对于已经“打穿”的硬膜外阻滞,有哪些治疗措施可以补救呢?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重点是减少脑脊液泄漏,恢复正常脑脊液压力。
① 方法:患者取侧卧位,在硬膜穿破的节段或下一个节段穿刺。穿刺针到达硬膜外腔后,将拟充填液体以 1毫升/3秒 的速度缓慢注入硬膜外腔。
参考文献:
[1] 贺纯静,蒋宗滨,段自坤,杨立强,林学武,宁杰,维拉,李仁淑.硬膜外阻滞疗法中国专家共识(2020版)[J].中华疼痛学杂志,2020,16(3):166-176.DOI:10.3760/cma.j.cn101658-20200102-00001.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