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近期发布的《中国统计年鉴2021》显示,2020年相比2019年,全国人口净增204万人,创下了1962年以来的新低。在疫情、育龄妇女减少等多因素的影响下,2020年出生人口创下近年来的新低,同时,我国总人口净增长也明显下降。
据了解,去年我国的人口出生率为8.52‰,直接跌破了10‰的整数关口,创下了我国近43年来的新低。据统计局数据显示,从2017年-2020年的人口出生数据分别为12.43‰、10.94‰、10.48‰、8.52‰。可以看出2020年的人口出生率下降幅度非常明显,接近2‰的比例。换句话说,2020年我国少出生了280万人左右。需要注意的是,我国最近几年,每年的死亡人数在990万左右浮动,死亡率略超7‰(2020年为7.07‰)。按照最近四年的人口出生率趋势来看,2021年出生率下降到7‰是在合理范围之内的(较2020年下降1.52‰),死亡率很有可能依然保持在7‰以上,
这意味着我国近几十年来的人口负增长首次出现,专家也表示我国的人口负增长将会提前出现。数据显示,2000年,净增人口39年来首次下降到1000万以内,到2010年,净增人口只有641万人。不过,2012年净增人口达1006万人,成为新世纪以来的新高点。
直到2016年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净增人口达到了906万人,但是随后几年,年净增人口却不断减少,2017年至2020年分别为779万人、530万人、467万人、204万人。
从发展趋势来看,预计今年人口净增幅度可能继续走低。一大原因与出生人口的变化紧密相关。
根据统计包括贵阳、河南等地公布的,前三季度出生人口数据、新生儿筛查或户政出生登记等数据都出现了同比下降的情况,降幅均超过一成,延续了持续下滑的态势。
人口专家、广东省人口发展研究院院长董玉整教授分析,从现有的情况来看,人口总量增加的动力缺乏,越来越难,出生人口越来越少。发展的趋势,就是越来越接近于出生人口与死亡人口相交叉的边缘。
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计划生育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王培安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作出了分析:“人口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也是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变量。人口多了不好,但也不是越少越好。如果生育率太低,规模降得太快,年轻人口缺乏,老龄化问题就会很突出,削弱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加重经济社会的负担。因此,要切实把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落到实处,大力构建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提高出生人口数量,改善人口年龄结构,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