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卫健委公号被投诉,科普号的未来在哪?
他,6年来,立志做最靠谱的科普,最有趣的灵魂。
他说:摸鱼要戴手套,防止入侵性乙型链球菌。
你只看到了头图里的“套套”。
他说:男人蛋疼,一定要重视。
你只看到了头图里不花钱不能看。
他最后只有叹气:“你要这么想,我也没办法”。
最后,你生气了, 反手就以“标题党吸引人眼球博流量”为理由把他举报,还骂着:“渣男”!
这帽子吓人啊,可不能没点反应。
因此,你们都上热搜了。
支持你的觉得:政务科普账号就应该是一本正经的,在传播专业知识的时候就应该是严肃的,甚至是端着的、一板一眼的。但问题是,如果这样的宣传无法引起读者的兴趣,点击量寥寥无几,无法抵达广泛的、真实的民众,又有多少实际意义呢?除了活生生把自己做成了“僵尸号”,除了浪费人力物力财力,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价值。
而被你举报的他(“深圳卫健委”公众号),截至2021年9月,关注人数已突破1300万,是全国政务新媒体中的“千万级大号”,其运营团队也入选“广东省政务新媒体十大优秀团队”,可以说在政务新媒体中可谓异军突起。
你说不看数据量,好的科普就要有扎实的知识基础、明确的体系架构。
你讨厌“标题党”、摒弃流行的“土味”表达方式、更看不上幽默有趣的灵魂,在你眼中,一切都太“年轻”。
你这么说,首先,“标题党”就不干了。
标题党是指用夸张的标题吸引人点击查看,内容却是非官方来源的“小道消息”,甚至是严重失实信息,网络“标题党”推文背后的发布者以此赚取网络点击量和高额广告费。
然后,对于”举报“,广大读者也不干了。
(点击查看大图)
而你举报的理由也相当简单,关键就在一个“性”字。而在涉医疗健康方面,科普宣传难免会触及“性”。反倒是,性传播疾病的危害如果讳莫如深、遮遮掩掩,才更容易加深人们的无知,走入不健康的误区。
今天,你把他的幽默上了锁,你的严肃又没法做。
那么,科普号的未来到底在哪?
就拿这次被举报的科普账号来“举个栗子”:
一、到底怎么鉴别一个账号是不是真的靠谱科普?
1、发布主体
官方的账号、认证的账号发布的内容一般经过审核,靠谱概率更高。
专业知识可是他们的“立号之本”。
鉴别:很多打着官方名义、头衔、名称类似的账号需要特别注意鉴别。
2、发布内容
有相应的权威参考资料为辅、配合数据说明的,可行度更高。
鉴别:注意,不是发布的文体,也不是发布的形式,而是行文的参考依据是否权威、公正、专业。
二、为什么需要科普账号?
1、科普是什么
科普一般指科学普及。科学普及简称科普,又称大众科学或者普及科学,是指利用各种传媒以浅显的、通俗易懂的方式、让公众接受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推广科学技术的应用、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活动。
看,实质还是科学知识,其次要求是以“利用各种传媒以浅显的、通俗易懂的方式”,比如幽默的调侃:“疾控就是管天管地管空气的机构”。
2、科普的人群对象
普罗大众。
当然也有专业的领域,比如疫苗方面的科普更多面对的是儿童的监护人:宝妈、宝爸,以及其他相关从业人员。
3、科普的终极目的
科普的终极目的就是不需要再科普。让需要科普的人群形成一套科学的认知,将艰深的知识变成常识。
看似简单,其实这相当的不简单!化繁为简,深入浅出的讲解专业内容背后的付出不是几句话可以写清楚的。但是我们看到了这几年来,所有靠谱的科普公众号的努力。
三、到底怎样的科普账号更吸引人?
1、亲和力
日趋年轻化的审美对年轻人的吸引巨大,因此大段的时尚图片和风格化、拟人化用语,比起干巴巴的说教,更具亲和力。
2、结合热度曝光
流行热点永远是人们不可忽视的,所以才能成为热点。结合热点宣传,是必须要做的工作。
3、化繁为简,深入浅出的专业
用民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把要传达的信息传递出去,这就是努力作为。世俗不等于低俗,俗气未必影响正气,以平易近人的姿态、面对面地亲切交流,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推动卫生健康工作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实现全民健康,不是一件轻轻松松的事情,需要长时间持续努力,更需要全社会的积极参与。这个过程中,借鉴大众传播中的新玩法,大胆探索更多符合时尚潮流的宣传手段,他没有错。
甚至,他是所有想要做“靠谱科普”的人的榜样,政务号的一股清流。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