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测量血压的那些事儿
关于测量血压的那些事儿
高血压患者就诊时,医生经常嘱咐患者要多测测血压,最好记录下来。
但是很多患者不太重视医生这句话,或者不知道具体该怎么测量,下面我们简单介绍一下 关于测量血压的一些常识。
为什么要经常测量血压?
我们使用降压措施治疗高血压的目标是让血压达到目标值,但是治疗后到底达到目的没有,就必须通过测量才能知道。
而且人的血压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说患者的情绪状况,睡眠是否良好,是否饮酒,近期有没有炎症感染或者是不舒服症状,有的时候室内外、季节变化引起温度波动过大,也会引发血压的波动,如果平时不监测血压,就不会了解血压的波动情况,调整用药就没有依据。
所以建议高血压的患者要经常测量血压来掌握血压的变化情况,了解治疗效果,从而及时的给予调整用药,达到平稳降血压的目的。
一天中什么时候测血压更好?
人的血压在一天中也是波动的,一般来说在早晨、上午的时候,有一个血压峰值,然后在下午、傍晚的时候,又有一个血压峰值。
高血压患者量血压的时间,应该在早上6点到9点、下午4点到8点期间固定时间量血压,从而能了解日常最高血压的情况,更真实的反映血压是否得到有效控制。
而在刚开始服用降压药物,或者调整治疗方案时就需要增加每天测量的次数。
比如在服用降压药物治疗时,清晨自测血压也可以反映所服药物是否能维持长达24小时的降压效果。
由于每个病人个体有差异,服长效降压药也不一定都能维持到24小时,可能到12~20小时药效就过去了。
这时,清晨血压很高,就需要调整用药。
测量血压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量血压之前最好排空小便,也不要刚吃完饭、刚运动完就测血压。
应该在比较放松的状态下,安静休息五分钟到十分钟以上再测血压。
测血压的时候,最好测三次,然后取两次相近的血压平均值,这样比较准确。
高血压患者需要天天测量血压吗?
患有高血压的患者一定要定期测量血压,高血压患者在治疗之后血压稳定期间建议每周测量1到2次,每月1次规范的连续测量3天以上。
在血压没有达标或者是达标之后出现波动时,
应该要坚持每天测量血压,直到血压稳定达标;
在各种原因调整治疗方案之后,应该要连续测量血压3天以上,最好是一周时间。
高血压的患者到底需要多久测量1次血压,还是需要根据患者的血压的情况来具体分析具体对待的。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有什么用?
现实中发现高血压患者中有接近13%到18%是假性高血压,同时还有13%到18%左右是隐匿性高血压,通过一般的血压测量可能发现不了,需要通过动态血压监测才能发现。
通过监测24小时动态血压,用药前检测血压曲线,观察如何给药,用药以后检测给药效果。
这样就可以精准给药时间,精准检测治疗效果,从而达到用药少、疗效好、费用低、复诊少的目的。
为什么初次诊断高血压时要做许多检查?
有人认为只要测量出血压高就可以诊断是高血压病,直接吃降压药就行了,何必做那么多其他检查,又费事儿又费钱。
其实,高血压患者初次诊断的时候,要明确是否是原发性高血压还是继发性高血压,并判断伴有哪些危险因素、是不是H型的高血压,是否已经造成了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甚至有没有合并其它疾病等。
只有查清楚这些基本情况,医生才能提供更精准的治疗措施,从而增加疗效、减少毒副作用。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