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倍神话不会重演
2010年以来,美国创新器械诞生集体神话。
股价涨幅,德康医疗70倍、精美科学25倍、爱德华兹生命科学16.5倍、直觉外科(达芬奇手术机器人)10倍。
在这些高耸入云的纪念碑前,我们开始寻找对标的中国公司,微泰医疗(德康医疗)、诺辉健康(精美科学)、启明医疗(爱德华兹生命科学)、微创机器人(直觉外科)能否重演神话?
不可能。
支付环境、创新激励、竞争格局存在天壤之别。
每次医保谈判后,都会放出灵魂砍价的视频,网络围观者被一刀下去的痛快感动得热泪盈眶。
2019年,美国医疗保健支出接近3.6万亿美元,占GDP比重为18%。
2020年中国卫生总费用7.2万亿人民币,占GDP比重为7.12%。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王辰在一次演讲中说,我们医疗卫生上的投入远低于世界水平,这就需要我们的充分注意和反省。
美国上市的CAR-T产品均在30万美元以上,而复星凯特CAR-T疗法阿基仑赛便宜近一半,定价120万元/针,连谈都没得谈,出局医保。
复星高层说:“一名CAR-T产品生产线上的合格员工的培训成本就要30万元人民币。”
所以,美国才是创新药的核心市场,恒瑞医药已经摸到药企在国内发展的天花板,从跟随创新转型源头创新,从千亿级市值晋级万亿级市值,需要从海外寻求激励。
但出海何其艰难,万春医药抗癌药普那布林上市被FDA拒绝,一时间造成创新药内外交困的焦虑。
今年是未盈利生物科技商业化元年,明年是国际化元年,多个中国创新药已进入FDA特别审批通道,能否打开一条生路,答案即将揭晓。
国内医保的重点是保基本,保大病,兼顾最大多数群体的治疗需求,但为何各个地方对消费级品种的集采热情非凡,真有能力纳入市场上全部产品?
商保氛围还未形成。2020年,我国健康险赔付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支出比重为5.8%,而美国商保占医疗支出比重超过1/3。
精密科学的奇迹难以复制,肠癌早筛产品Cologuard得到保险公司的全力支持,把早筛项目纳入保单,要求用户定时进行癌症早期筛查,以此降低用户发病率,也有利于保险公司达到控费效果。
诺辉健康肠癌早筛产品常卫清没有这种支付环境,定价1996元,而无痛肠镜费用已降到1000元以下。
常卫清今年上半年收入1420万元,未能放量。
肠癌早筛产品,相比肠镜金标准没有优势,而且入局者众多。国内瓣膜介入、连续血糖监测(CGM)赛道同样竞争格局恶化,尚未享受创新红利期,头顶已笼罩着集采或杀价的阴云。
美国四巨头都有先发优势。精密科学2014年推出全球首个经FDA批准上市的癌症早筛产品,爱德华兹生命科学2007年在欧洲推出全球第一个商业化TAVR产品——经导管心脏瓣膜SAPIEN,德康医疗2004年推出实时CGM,当前全球CGM市场被德康医疗、雅培和美敦力垄断,2020年市场份额分别为34%、46%和20%,而直觉外科垄断手术机器人市场30年。
为何国内医疗单赛道,在商业化之初即呈现红海之势?因为是跟随式创新。医保不用灵魂砍价,集采也可相对宽松,仅靠市场竞争,就可以把价格降到合理范围。
所以,控费的最佳方式是,让某个赛道有足够多的国内企业活下来,争下去。
远距离眺望心脏瓣膜介入的竞争,有一种悲壮感。国内起点高,入局玩家不下10位,实力均衡,因为产品和术式的标准化,远期不能完全排除集采的可能,在龙头没有决出之前,先杀估值。
启明医疗与心通医疗竞争达到白热化,在主动脉瓣膜介入领域进行三代产品的赛跑,战火蔓延至二三尖瓣介入。心通医疗TAVR2019年上市后,把价格拉到18万元/个,而启明医疗25万元/个,高达80%的市场份额迅速下滑至60%。
技术的突进,折戟于支付环境。
TAVR手术基本是自费,瓣膜均价在20万元以上,加上手术费用,患者整体需要承担30万元左右。
据安贞医院张海波主任的数据,目前国内共有150家中心具备开展TAVR手术的能力,手术例数累计大于100例的单位有10家左右。
未能放量。
这就是单赛道的困局,启明医疗的前景还是整合德诺系器械,向综合平台型方向发展。
CGM赛道国内市场规模2030年可达到26亿美元,将有10家左右瓜分市场,竞争格局有恶化趋势。
11月初,3家国产CGM获批上市,都是14天免校准,在准确性上,硅基仿生MARD值8.83%,微泰医疗MARD值9.1%,九诺医疗MARD值9.38%(MARD值即平均绝对相对差,该值越低,准确性越高)。
鱼跃医疗通过收购凯立特医疗,进入CGM领域,产品已于今年2月获批,销售工作稳步推进中,持续布局各地区院内市场的进院业务。
三诺生物CGM有望于明年Q4或2023年Q1国内获批,失去先机。
微创机器人主要瓶颈是商业化,现在大家对微创医疗的经营能力已经放弃期望了。在控费背景下,提高在医院渗透率的进度可能慢于预期。
手术机器人的辅助作用,是不是刚需?高单价,高使用费,是不是普及的障碍?
天智航骨科手术导航定位机器人,每台520万元,2019年仅卖出41台,产能利用率17.67%,其中31台来源于政策支持,市场接受度极低。
国内第三代四臂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总体购置费用在2000万以上,机械臂每用10次就需强制性更换,花费约2000美元。
做手术,先交开机费,达芬奇的开机费3万—6万元,国产机器人最少也要近万元。用骨科机器人的手术费用,没有被纳入医保。
手术机器人在国内的市场渗透率非常低, 2020年,中国仅已安装189台腔镜及17台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