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功能检查中蛋白、胆红素、胆汁酸的变化,可能提示什么?
血清蛋白质检查
反应肝脏合成蛋白质的功能状况
血清蛋白质检查包括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B)、前白蛋白(PA)等指标。总蛋白(TP),是白蛋白(ALB)与球蛋白(GLB)之和 。临床中一般不单独检测球蛋白,而是用总蛋白减去白蛋白得出球蛋白的数值。 而90%的总蛋白和全部的白蛋白由肝脏合成,因此,总蛋白和白蛋白(ALB)含量是反映肝脏合成功能的重要指标。 前白蛋白(PA) ,是近些年来新出现的检查项目,与白蛋白功能类似。由于前白蛋白分子量小、半衰期短,身体一旦出现损伤,前白蛋白会比白蛋白更早的释放入血。一般来说,如果肝脏有轻微损伤,往往首先表现为前白蛋白和白蛋白的异常,损伤发展到中期以后,球蛋白才会出现异常。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升高 ,可能是由于 严重 脱水、休克等因素 导 致的血液中水分减少,蛋白相对被 浓缩,从而出现指标升高的情况 。 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降低,表示肝脏功能受损, 可以见于亚急性重症肝炎、慢性重度以上持 续性肝炎、肝硬化、缺血性肝损伤,以及肝癌等; 也可能是由于蛋白质摄入不足、消化吸收不良,或者慢性消耗性疾病增加消耗导致,患者往往出现消瘦症状。 临床中认为血清蛋白质数值减低的情况更有临床意义,需要引起重视。 总蛋白及白蛋白含量与性别无关,但和年龄有关,一般新生儿及婴幼儿稍低,60岁以后的老年人也会稍有降低。
胆红素代谢检查
鉴别黄疸类型、轻重程度
胆红素代谢检查主要包括总胆红素(TBIL)、结合/直接胆红素(DBIL)、非结合/间接胆红素(IBIL)这三个指标。 胆红素(BIL)主要由血红蛋白里的血红素分解代谢产生,血液中的胆红素在进入肝细胞前为非结合/间接胆红素(IBIL),被肝细胞摄取并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后,形成结合/直接胆红素(DBIL),二者的总和为总胆红素(TBIL)。 成年人总胆红素(TBIL)正常范围在3.4~17.1μmol/L,如果总胆红素在17.1~34.2μmol/L即为隐性黄疸,此时可能皮肤还没有肉眼可见的变黄,如果总胆红素大于34.2μmol/L即为显性黄疸,就能看到皮肤变黄了。
胆红素指标是判断黄疸和肝损伤程度的重要依据,如果胆红素生成过多,或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与排泄出现障碍,都可使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增加,出现高胆红素血症或者黄疸。 间接胆红素(IBIL)升高为主,提示可能是溶血性黄疸,一般病情较轻。
间接胆红素(IBIL)与直接胆红素(DBIL)均升高,提示可能是肝细胞性黄疸 ,也就是肝损害导致的黄疸,多为轻、中度黄疸。 直接胆红素(IBIL)升高为主, 提示可能是 胆汁淤积性黄疸 ,常为中度黄疸,如果 发生完全梗阻则为重度黄疸。
总胆汁酸(TBA)代谢检查
反应肝细胞功能
肝脏生成的胆汁,其中重要成分之一就是胆汁酸,在调节脂肪和胆固醇代谢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总胆汁酸(TBA)可以较为敏感的反应出,肝细胞在合成、摄取、分泌、排泄中的功能状态。 同时,由于胆汁的排泄、利用与胆道、肠道有关,总胆汁酸(TBA)也可以反应肠道、胆道等的病变。
一般来说,总胆汁酸(TBA)升高,可以提示肝脏损伤,肝细胞功能降低,主要可以见于急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等;也可能提示胆汁淤积,见于胆石症、胆道肿瘤等肝内、肝外胆管阻塞疾病或者一些肠道疾病。 如果在疾病治疗过程中,总胆汁酸(TBA)降低了,则说明治疗效果较好,相反,如果治疗过程中总胆汁酸(TBA)没有降低甚至持续上升,说明治疗效果不佳。单纯的血清总胆汁酸(TBA)降低,一般没有太大的临床意义。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