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供血不足致头晕持续加重 “祸”起颈动脉重度狭窄
当今社会,科技水平越来越高,医疗技术日新月异,一些高端医疗检测也越来越亲民化。譬如颈动脉超声检查,已成为很多追求高品质生活人士的必选检查项目。颈动脉斑块、颈动脉硬化、颈动脉狭窄等的检出,也及时为他们拉响了高危健康风险的警报。
颈动脉狭窄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
在人体中,颈动脉就像一条“主干道”,将血液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大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颈动脉狭窄,顾名思义,是颈部大动脉血管管腔变窄的一种疾病。
研究表明,90%以上的颈动脉狭窄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颈动脉粥样硬化早期,往往表现为血管内膜——中膜增厚,后逐渐形成粥样硬化斑块,在此基础上出现斑块内出血、斑块破裂脱落、附壁血栓形成及血管狭窄等。
2017年发表在《欧洲心脏病杂志》的一项中国慢病前瞻性研究显示,中国有三分之一成人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随着年龄的增长,颈动脉斑块的发生率越来越高。
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我国40岁以上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为40%,60岁以上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则高达90%。其中,以高血压、糖尿病病史人群,吸烟人群,血脂控制不佳人群好发。
颈动脉狭窄是脑卒中重要诱因
当血液流经颈动脉狭窄部位时,血流量受阻甚至完全堵塞,使供应大脑的血流越来越少,造成脑缺血、脑供氧不足。
临床上,颈动脉狭窄通常可分为无症状性和有症状性两种:
一、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
许多颈动脉狭窄患者临床上无任何神经系统的症状和体征。有时仅在体格检查、颈部超声时发现颈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颈根部或颈动脉行经处闻及血管杂音。
二、有症状性颈动脉狭窄
a.脑部缺血症状:可有耳鸣、眩晕、黑朦、视物模糊、头昏、头痛、失眠、记忆力减退、嗜睡、多梦等症状。
b.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局部的神经功能一过性丧失(临床表现为一侧肢体感觉或运动功能短暂障碍),一过性单眼失明或失语(一般是短暂性、可逆性的,仅持续数分钟,一般发病后24小时内恢复)等。影像学检查无局灶性病变。
c.缺血性脑卒中:通常表现为一侧肢体感觉障碍、偏瘫、失语等脑组织损伤的症状,严重者甚至出现昏迷,危及患者生命。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脑卒中已成为我国城乡居民第一位死亡原因。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高于出血性卒中,占脑卒中总数的60%~70%。《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18)》数据显示,50%-75%的缺血性卒中与颈动脉狭窄有关,是脑卒中发生的重要诱因,其危害不容小觑。
颈动脉狭窄怎么办?
一旦发现颈动脉狭窄,医生往往采用颈动脉超声检查、CT血管造影(CTA)、脑血管造影检查等来确定颈动脉狭窄的准确部位和严重程度。
临床上,颈动脉狭窄低于50%可采取药物治疗,狭窄高于50%低于70%,若没有明显症状,仍可药物治疗;但当狭窄高于50%低于70%有明显症状,或狭窄高于70%(即重度狭窄),以及检查发现为不稳定斑块者,则需手术治疗,以尽快重建正常的血流通道,预防脑卒中的发生。
根据最新版《颈动脉狭窄诊治指南》,手术治疗颈动脉狭窄主要采取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开放式手术,切除颈动脉斑块,即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另一种是通过微创手术,在血管内放置支架,即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
医生要根据颈动脉斑块导致血管狭窄的程度、斑块稳定性,结合患者的症状、基本情况决定是否手术及采用何种手术方式。指南明确,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最经典术式。其绝对手术指征为:“有症状性颈动脉狭窄,且无创检查颈动脉狭窄度≥70%或血管造影发现狭窄超过50%”。
要特别提醒的是,在日常生活中,除了年龄因素外,包括吸烟,不健康饮食,缺乏运动,血压、血糖、血脂异常等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通过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控制血压,可预防颈动脉狭窄的发生,缓解因颈动脉狭窄诱发的脑血管疾病。对于颈动脉狭窄患者来说,一旦出现相关症状,切勿掉以轻心,应尽早诊断、及时治疗,遵医嘱定期复查。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