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心梗、脑梗,还有“腿梗”!
血管病变 除了常见的心梗、脑梗 还有 “腿梗”
近日,因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面临截肢风险的赵大妈,在医院放射介入科接受最先进的“激光+球囊”技术,重新开通病变血管,恢复“生命管道”,挽救了濒临坏死的肢体。
55岁的赵大妈,近年来频繁发生间歇性跛行,并伴有静息痛,被诊断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3个月前,她在外院接受下肢血管经支架植入术后,症状有好转。
但近一个月来,她再度出现跛行症状。医生通过CTA检查发现其左下肢动脉支架闭塞,导致下肢动脉缺血加重。
CTA提⽰左侧股浅动脉(支架内) ⻓段闭塞
腿部也会“中风”吗?医生介绍,“腿梗”又称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由于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引起下肢动脉狭窄、闭塞,进而导致肢体慢性缺血。
“腿梗”患者早期可无明显症状,或仅有轻微不适,如畏寒、发凉等。之后逐渐出现间歇性跛行症状,休息后症状可缓解。病变进一步发展,则出现静息痛,即在休息时存在肢端疼痛,平卧及夜间休息时容易发生。最终肢体可出现溃疡、坏疽,甚至导致截肢。
“腿梗”常规可通过微创介入技术重新开通病变血管,包括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等,但支架治疗最大弊端就是⼀旦置入就难以取出,且需长期服用抗凝药物。特别像赵大妈这样支架内闭塞的再治疗比较棘⼿,⽬前常规的⼿段都无法保证远期的血管通畅率。
在经过多次评估和家属的充分沟通后,医生团队决定采用最先进的准分子激光消蚀术联合药物球囊,为患者实施⼿术。
该技术最先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而下肢动脉作为人体最长的⼀根血管,在此项技术的应用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也受到最新国际疾病指南的推荐。其原理是利用紫外激光的能量及分子水平,消除血管内斑块和血栓成分,从而达到恢复管腔血流的效果,具有安全可靠、不损伤血管的优点。
股浅动脉长段(包括⽀架内)全程严重闭塞
在前期筹备协调以及麻醉科团队的麻醉支持下,赵大妈于3日上午成功接受⼿术。术中造影证实,赵大妈下股浅动脉包括支架内长段闭塞合并多处重度狭窄。
通过右侧股动脉插管后,医生利用“翻山”技术,将导丝顺利通过左侧股浅动脉闭塞段,然后导入准分子激光导管,对闭塞处进行消蚀,消蚀后即刻可见血管恢复通畅。
随后又通过导入药物涂层球囊,再次扩张血管。术后造影复查显示,左侧股浅动脉恢复通畅,血流速度快,患者症状随即明显改善。
医生介绍,随着人口⽼龄化进程加速,下肢动脉闭塞硬化症发病率逐年增长,如不及早干预,后期将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威胁到生命。
目前下肢动脉闭塞硬化症最新的治疗理念是“减容⼿术”:即通过减少管腔负荷、扩大管腔容量,解决血管远期通畅率不佳、支架内再狭窄等诸多问题。而配合药物球囊更是可以把有效的药物直接输送到病变血管部位,防止后期复发狭窄,为患者带来更长期的治疗获益。
冬季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高发季节,但很多患者以普通腰腿痛对待,因而耽误了治疗。
医生耀提醒,患有原发性高血压病、糖尿病、长期吸烟的人群,特别是超过50岁的人群,如出现下肢冷感、苍白,进而间歇性跛行,后期病肢皮肤温度明显降低、色泽苍白或发绀,或出现静息痛、肢体远端缺血性坏疽、溃疡等症状,应高度警惕“腿梗”可能,及时到医院就诊。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