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我在基层建功立业 | 赵代兵:一幅照片,一张纸条是他时刻给自己的提醒

2021-12-27 17:05   健康县域传媒

忽如一阵秋风来, 树上核桃纷纷栽, 莫笑农家日子穷, 朵朵花儿满院开。

记者:高路

来源:健康县域传媒

编者按:

忽如一阵秋风来,

树上核桃纷纷栽,

莫笑农家日子穷,

朵朵花儿满院开。

这是他在朋友圈中写的一首诗,而他的人生就象诗中写到的那样,秋风吹过之处,果实累累,花香四溢。

河南省灵宝市第一人民医院

神经外科主任赵代兵

在河南省灵宝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赵代兵的办公室里,陈列着许多科室获得过的荣誉以及他与科室人员一起工作时的照片,在众多照片中有一张他与鲜花的合影格外引人注目。

只要患者有康复希望,

冒再大风险都值得

赵代兵指着挂在墙上的照片回忆道:“照片中的这束花是去年医师节那天患者送来的,当时我刚出手术室,她手捧着鲜花向我说了声“赵主任,医师节快乐”,我接过鲜花道了声谢谢,说实话当时我对她并没有什么印象,后来在与她的交谈中才渐渐想起了有关她的故事。”

“她是2020年2月左右来我们科室做的手术,因脊髓中段长了一个长约20公分的肿瘤,当时来院时她已不能自主行走,在此之前也去了很多家医院,但是因为手术风险过高这些医院都没有为她进行手术。”

“来院后,我们对她的情况进行了会诊:不做手术她的病情只会越来越重,最后导致下肢截瘫不能行走,我们不用承担任何风险;做手术如果成功患者将重新获得独立行走的机会,如果不成功则可能导致截瘫,一旦发生意外导致手术失败,很可能会酿成医疗纠纷。虽然手术会承担很大风险,但只要患者有康复的希望,我们就要尽到医生的责任,为患者解除病痛,为了他们能重获健康即使冒再大的风险也是值得的。”赵代兵补充道。

经过五个多小时手术,肿瘤顺利切除,现在已经可以像以前一样正常行走,患者的康复是对医生最好的褒奖。而这张照片也时刻提醒着他要不断提高自己在神经外科领域的技术水平,让更多患者获益。

“我其实在大学时候学的是医疗,这个专业涉及比较宽泛,内科、外科、儿科等都会涉及到,当时很迷茫,不知道究竟该选择哪个方向。1983年,我在三门峡市中心医院外科实习,在此期间对外科逐渐产生了兴趣。”赵代兵说道。

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卢氏县人民医院外科工作,这是一个深山区的县级医院,当时医疗技术人员缺乏,设备落后,只能开展一些下腹部手术和骨科手术,神经外科是一个空白,很多颅脑损伤、脑出血患者来院后无法得到有效救治,而病情急重又使得时间上不允许转到上级医院进一步治疗,导致很多患者丧失了救治的机会。

为了开展这项工作,让更多的神经外科患者受益,他选择了神经外科这个充满风险和挑战的专业。在卢氏县人民医院工作期间,他多次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不断钻研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率先在卢氏县医院开展了神经外科疾病的诊疗工作。

“1989年3月,县里搞植树造林活动,一位年轻干部被山上滚落的石块砸伤了头部,神志不清,鲜血直流,颅骨多处粉碎性骨折,脑组织溢出,血压下降,病情危重,随时都有生命危险。患者入院后立刻被送进手术室,我们为他做了开放性颅脑损伤清创缝合术,那是我在神经外科的第一次手术,当时很紧张,额头、手心都是汗水。”

“庆幸的是这次手术很成功,我把他成功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更让我感动的是手术期间,当时院长就站在我身后,一直在给我擦汗,默默在旁边给我鼓励。”多年后回忆起那一幕,赵代兵还是能清楚记得当时的情形。

1990年,他被调回到灵宝市第一人民医院工作,这一干就是31年。因神经外科对设备、器械要求较高,医院当时不具备这些条件,所以只能进行一些常规的脑外伤治疗。1994年医院购买了CT设备以后,赵代兵和他的同事们才开展了脑外科较为复杂的手术。

“2004年以前,神经外科只是一个专业组,只有2个医生,且科室是和胸科、骨科等在一起。2004年,我们才真正成立了独立的神经外科,那时灵宝市矿业兴盛,经济繁荣,外来人口众多,不愁病人来源,这让仅仅成立一个月的科室床位就由18张增添到了34张。”赵代兵感慨的说道,但是随着资源枯竭,矿业发展逐渐衰落,科室的发展也进入了瓶颈期。

看着自己辛苦建立起来的科室业务萎缩,员工工资无法正常发放,人心不稳,个别职工辞职,他心急如焚,正当他决定要做些事情改变这一现状时领导找到了他,希望他可以担任神经外科主任,带领科室走出困境。

年过半百,临危受命担重任

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首批300家达标医院名单中,河南省共有29家县级医院,其中灵宝市第一人民医院三门峡市唯一一家入选的县级医院,目前开放床位870张,在岗职工1259人,其中副高级以上职称90人,中级职称326人,硕士研究生14人;设置47个临床及医技科室,其中神经内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是河南省重点专科。

今年11月,赵代兵负责的神经外科也申报了河南省重点专科,目前科室编制床位41张,医护人员30人,其中医生8名,护士22名。

“我是1962年出生的,2017年我当上主任时已年过半百了。”赵代兵半开玩笑的说,“当时,科室面临着很大困难。我接任后与科室人员一起分析了当时面临的问题,寻找科室发展的契机,并针对这些问题一一制定了解决方案。”

“首先是提升业务技术,它是科室发展的生命。我们制定了‘请进来,送出去’的战略,聘请解放军总医院、郑大一附院等三甲医院的专家团队来院查房手术带教,同时派科室骨干到西京医院、华山医院等医院进修学习,积极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其次就是引进新设备及器械,它们是科室发展的基础。2018年开始我们陆续购置了手术显微镜、开颅动力系统、多功能手术头架、安科脑立体定向仪等。最后,我们还在就医环境和服务态度方面进行了提升。”赵代兵如是说,科室要想发展,就要有‘新鲜血液’,新的人员、新的技术将给科室带来新的活力。

当被问及他是如何选聘人员时,他坚定地回答到:“神经外科危重病人比较多,一个危重病人的救治需要医生付出太多太多,每一次病情变化都牵动着医生的神经,医生的喜怒哀乐是随着病人的病情变化着的,可以这样说吧,救治一个危重病人,同时也在消耗着医生的生命,病人的命是医生用生命换来的。”

“优秀的神经外科医生,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心,精湛的业务技术和强大的心理素质。而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神经外科医生,必须要热爱它,把它当做一个事业,而不是职业。如果你将它当成职业,那么它对你来说就只是一份可以维持生计的工作,可能就会应付了事,永远不会成为一个合格的医生。而事业则不同,它需要你不断努力学习、不断钻研进取。”赵代兵补充道。

“虽然同在一个科室,但是医生和护士所做的工作不同,对他们的要求自然也不同。”他指镶嵌在桌子玻璃下方的纸条说道,“作为一名医生要对所有患者一视同仁,竭尽全力为每一位患者进行救治,而护士更多的工作是对病情的观察和护理,需要有更多的责任心和耐心,在服药用药时谨遵医嘱,协助医生完成病患的诊治工作。”

为90岁高龄患者成功施行

“颅内血肿引流术”

谈到这些手术中印象最深的病例,赵代兵思索片刻说道:“在今年6月份,我们为一位90岁高龄的大娘施行了‘颅内血肿引流术’。当时她因出现神志模糊、双下肢无力等症状,家属带其来院就诊,检查结果为双侧硬膜下血肿,需要手术清除血肿,而患者家属考虑到老人年龄高,身体又不好,对手术忧心忡忡,担心手术出现意外。”

“我就将该病的起因、发病过程、详细的手术方案以及术中可能出现的状况和解决方案一一与家属进行沟通解释,最终在征得他们同意后我们为老人进行了手术。手术很成功,术后老人神志清醒,四肢活动良好。”这位患者是他手术过的患者中年龄最高的一位,而这也正是他在神经外科多年努力的一份见证。

在赵代兵的带领下,科室不但实现了医疗质量、医疗数量和手术量逐年增长,而且开展了许多新技术以及新项目,创造了灵宝市多个第一:第一例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第一例听神经瘤切除术、第一例视神经减压术、第一例脊髓肿瘤切除术、第一例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第一例动脉瘤夹闭术、第一例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第一例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

2017年,住院床日数10650人次,手术159台;2018年,住院床日数11776人次,手术175台;2019年,住院床日数11554人次,手术205台;2020年,住院床日数12764人次,手术221台;2021年到目前为止,住院床日数达12369人次,手术218台。

“在神经外科工作了这么多年,有太多回忆和感慨,再过几年我即将退休,要离开这个工作岗位还有些不舍。”谈到今后科室发展规划,赵代兵只希望在自己离开前把科室基础打好,为年轻一代科室人铺好发展道路。

“我平时喜欢写写诗、旅旅游,但是工作期间很少有时间休息,所以退休后我要好好陪陪家人,与他们一起出去走走。”即将步入花甲之年的他,对未来同样也充满了期待。

受疫情影响,“2021第三届改善医疗服务全国县市医院擂台赛—优化急诊急救服务”主题赛于12月10-11日在线上开赛。

本场比赛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指导,健康界、《健康县域传媒》主办,山东省郯城县第一人民医院承办,《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杂志社协办,改善医疗服务暨全国县级医院高质量发展联盟提供学术支持。

责任编辑:高路
审核:汪言安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患者,医生,科室,我们,当时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