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梗阻是中晚期腹盆腔肿瘤患者的一个常见并发症,一小部分患者可以通过手术解决,但是大部分患者失去手术机会,或者说手术并不是最佳选择。近日病房治疗了一个急性肠梗阻患者,经中医治疗三天,梗阻完全缓解。
患者男性,77岁,主因“发现肿瘤标记物升高1年,发现肺内多发占位1周”于8月30日入院。患者2020年7月体检时发现肿瘤标记物升高,CEA27ng/L,建议其进一步检查。患者拒绝,后未定期复查。2021年8月因糖尿病定期复查,就诊于外院,查肿瘤标记物CEA627ng/ml,胸部CT提示:右肺中央型肺癌,双肺多发转移。为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收入我科。 入院症见:乏力,头晕,晨起时口苦,间断下腹坠胀,饮食可,睡眠正常,小便正常,大便黏,大便不痛快,每日1-3次,自觉便不净。患者入院后安排完善胃肠镜检查、肺内肿物穿刺活检术。9月7日行胃镜检查顺利,肠镜检查发现肠道准备不充分,再次行肠道准备时腹胀明显,排便困难,伴有下腹部间断绞痛。查体:腹部膨隆,全腹疼痛拒按,叩诊呈浊音,肠鸣音4-5次/分。辅助检查:9月8日急查立位腹平片提示:肠梗阻。血常规:WBC 10.04*109/L,N% 87%,生化:K 3.06mmol/L。诊断:急性肠梗阻。西医治疗:
9月8日立即给予禁食、补液、纠正低钾、营养支持治疗。同时给予胃肠减压,但胃肠减压放置后患者不耐受,强烈要求拔除,放置4小时后拔除胃肠减压管。中医治疗:
根据患者梗阻部位于后背足太阳膀胱经肝俞、胆俞、脾俞、胃俞、大肠俞、小肠俞等腧穴周围结节处刺血拔罐,拔罐后给予腹部针刺,穴位:期门、中脘、水分、天枢、大横、关元、府舍、足三里,留针时于中脘穴、关元穴艾灸。 艾灸时患者自觉肠蠕动增加,伴有腹痛明显。9月8日未排便。至9月9日晨起,患者使用开塞露后排便2次,量不多,第一次为黑色不成形便,第二次大便干结成球状。查立位腹平片提示梗阻较前缓解,继续按照原方案治疗。9月9日患者仍无排气,仅在艾灸时有想排气的感觉,嘱患者艾灸后适量活动。至9月10日凌晨患者再次排出大量宿便,干结如球状。患者仍有间断腹痛,位于左下腹,腹胀明显,考虑患者未进食,体质较弱,当日未给予刺血拔罐,仅给予针刺和艾灸治疗。于左下腹疼痛位置给予毫针围刺。至晚间,患者出现自主排气,晚间10点多再次排出大量稀便,腹胀明显缓解,一夜未出现腹部绞痛情况。至9月11日复查立位腹平片,梗阻基本缓解,嘱患者开始进食流质饮食。(其间9月10日患者肺穿刺病理回报:腺癌,结合免疫组化,考虑来源于消化道。) 这是一例中医治疗肠梗阻迅速起效的病例,黄金昶教授常说,中医不是慢郎中,只是你辨证不够精准,治疗方法不得当!临床中我们一直使用中医外治法治疗肠梗阻(包括良性和恶性),现将各种外治方法总结如下: 刺
血拔罐对于良性、恶性的肠梗阻治疗效果都比较好,在肝俞、胆俞、胃俞、脾俞、大肠俞等穴位刺血拔罐,为增加刺激强度同时促进创面愈合,拔罐后在刺血部位艾灸10分钟。
中医认为,人体内外通过经络相联,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内部脏腑不通,经络郁阻,经气运行障碍,无力推动气血正常运行,气血瘀滞,进而产生一系列病理性产物,聚集于皮下,则形成皮下结节,有诸内必形于诸外。
肠梗阻患者,无论是内脏还是经络的病变,总的病机为不通。
因此选取膀胱经背俞穴旁的结节做刺血拔罐,可以改善局部的气血瘀滞。 为何要松解呢?我们说,大多时候肠梗阻会合并腹膜炎及肠粘连,肠粘连的治疗需在腹部的高应力点逐一松解,减轻局部的压力,松解后给予毫针针刺,局部刺激,使气血在局部聚集,以推动肠道蠕动。抖腹直肌,可以改善整个腹盆腔的压力,达到健脾益肾,疏肝理气的作用。 我们说,无论是刺血拔罐还是针刺,都是暂时的作用,不能够持续作用。而中药外敷,恰恰弥补了作用持续时间短的问题。对于良性的肠梗阻,比如放疗后肠粘连导致的梗阻,可使用温通药物如丁香、肉桂、苏子、干姜、枳壳、厚朴等。而恶性肠梗阻,明确肿瘤部位后可使用阴症方熬膏外用,用药胆南星、海藻、猫爪草、山慈姑、制川乌、制草乌、壁虎、海浮石、川椒目,熬膏,肉桂末与药膏搅拌均匀。使用阴证方外用时注意有无过敏和皮肤破溃。如出现应及时处理。该方使用后一定程度上可以缩小肿瘤,从而使梗阻缓解。 为何在最后谈艾灸呢?因为不是所有的梗阻都适用。上面患者出现梗阻时,虽然是因为结肠肿瘤引起,但其诱因是肠道准备过程中,大量饮水,水液为寒凉之品,故嘱针刺后加用艾灸,以温通经络;且防止针刺后寒气从针眼处入侵。
以上就是临床中我们应用中医外治治疗肠梗阻的方法,其疗效与梗阻出现的时间有关,梗阻后治疗越及时,有效率越高。作者: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针灸微创肿瘤科 徐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