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个可自我繁殖活体机器人问世!青蛙细胞+超级计算机跨界融合

2021
12/04

+
分享
评论
生物谷
A-
A+

相关研究已以“Kinematic self-replication in reconfigurable organisms”为题,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


数十亿年来,为了延续生命,生物体已经进化出多种繁衍方式。但您一定想象不到,机器人也能自主产生后代了!

近日,来自美国佛蒙特大学(University of Vermont)和塔夫茨大学(Tufts University)的研究团队发现了一种全新的生物繁殖方式,并利用其创造了有史以来第一个可进行自我繁殖多代的活体机器人——Xenobots 3.0。它仅有毫米大小,既不是传统的机器人,也不是已知的动物物种,而是一种从未在地球上出现过的活的、可编程的全新有机体。相关研究已以“Kinematic self-replication in reconfigurable organisms”为题,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1]

Figure 1. Kinematic self-replication in reconfigurable organisms (图片来源:PNAS)

全新的生命形式!世界首个活体机器人于2020年诞生

其实早在2020年1月[2],这支研究团队就成功利用生物相容性材料,研发创造出了全球首个活体机器人——Xenobots(Figure 2)。之后的研究也都是基于该首代成果所进行的提升和改造。

Figure 2. 于2020年问世的全球首个活体机器人Xenobots (图片来源:PNAS)

虽被称为“机器”,Xenobots却并不包含任何机械组件——这一被精心设计出来的全新生命形式主要是由两种细胞组成,分别是非洲爪蟾(Xenopus lavis)早期胚胎干细胞所分化出的表皮细胞和心肌细胞(Figure 3)。

其中,表皮细胞(被动细胞)起到结构支撑的作用,心肌细胞(收缩细胞)则负责为细胞团的运动提供动力。通过心脏细胞产生的收缩,Xenobots得以在水性介质中发生移动——走直线、转圈圈,全都不在话下。

Figure 3. 表皮细胞(绿色部分)及心肌细胞(红色部分)的结合(图片来源:PNAS)

在计算机模拟的指导和修改下,上述两种细胞被搭建出不同的组合构型,并按照研究人员的期望自由移动或搬运物体,甚至即使被切开也能够自动愈合。

不过,作为该系列的元老级机器人,Xenobots也存在着明显的瑕疵——无法自我复制。在自身所携带的能量消耗殆尽前,仅可独立移动约一周时间,之后便会分解“死亡”。

可实现自我复制的新一代活体机器人问世

显然,太容易“死亡”是一个非常大的bug——这可让科学家们愁坏了。但Xenobots归根结底只是个“机器人”罢了,其并不具备自我意识,要想让它们如同动植物一般进行繁殖,那实在是太强“人”所难了。

不过在实验中,研究人员突然发现:如果将足够多的Xenobots放置在培养皿中彼此靠近,它们竟会发生聚集现象,并能将其它漂浮在溶液中的单个干细胞堆叠起来。

Figure 4. 可实现自我复制的新一代Xenobots (图片来源:PNAS)

基于这一特性,研究团队将大约3000个细胞构成的球形Xenobots细胞团移入装有大量非洲爪蟾干细胞的培养皿中。随后,细胞团表面像头发一样的纤毛竟如同“腿”一般自行推动着它们按照所预设的方向快速螺旋游动起来,并且,在前行过程中,这些细胞团会推动分布于四周的干细胞,将它们聚拢并堆积在一起。5天时间之内,这些堆积物就形成了一种和“母体”Xenobots的外观和动作如出一辙的“副本”Xenobots!随后,副本们模仿着母体们的步骤——寻找单个细胞、聚集、堆积……就这样,周而复始,不断复制。

不过,这个过程的持续时间并不会很久,无法形成系统性的繁殖。研究参与者Sam Kriegman博士所说:“虽然这些机器人终于可以‘生孩子’了,但这个复制系统很快就会消亡。要让系统继续复制非常困难。”研究人员发现,母体们最多只能繁衍三代(即2轮自我复制),而所形成的副本若只有不到50个细胞时,就会失去移动和复制的能力。

人工智能介入,复制过程延长

在这一关键时刻,人工智能“挺身而出”,给这项研究带来了极大的助力。

为了找到一种能让Xenobots更高效地进行运动学复制的结构,科学家们利用了佛蒙特大学的超级计算机集群Deep Green的人工智能程序进行“构思”。在弄清楚了如何调整最初母本的形状后,研究人员努力了几个月的时间,通过“编程”模拟测试了数十亿种奇怪的生物体型(Figure 5)——包括三角形、正方形、海星形等等。最终,一种酷似上世纪某款街机游戏“吃豆人”一样的C形状脱颖而出(Figure 6)。“这种设计相当违反直觉。它看起来很简单,但人类工程师可想不出来。”Sam Kriegman说。

Figure 5. 希望成为新一代Xenobots的一部分“参赛者”们 (图片来源:PNAS)

Figure 6. 夺得最终胜利的“吃豆人”Xenobots (图片来源:PNAS)

随后的测试也证实了这种开了口的球体形状的复制能力——在培养皿中,新一代的Xenobot能够找到微小的干细胞,聚集并完成复制。“这些父母创造孩子,孩子创造孙子,孙子创造重孙……正确的设计,极大地延长了后代的数量。”经统计,“吃豆人”最终共实现了4轮自我复制,比先前多了一倍!

Figure 7. “吃豆人”的子子孙孙们 (图片来源:PNAS)

由此可见,Xenobots的潜力是无穷大的。

在研究团队看来,这些其貌不扬的活体机器人或许可以有助于医学的全新突破——除了有望用于精准的药物递送之外,Xenobots的自我复制能力也使得再生医学有了新的帮手,这无益为对抗创伤、出生缺陷、癌症与衰老提供了开创性的解决思路。

References:

[1]PNAS: Kinematic self-replication in reconfigurable organisms

https://doi.org/10.1073/pnas.2112672118

[2]PNAS: A scalable pipeline for designing reconfigurable organisms

https://doi.org/10.1073/pnas.1910837117

撰文 | 许楚楚

编辑|小耳朵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Figure,活体机器人,PNAS,心肌细胞,人工智能,计算机,干细胞,青蛙,细胞,跨界,全球,繁殖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