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超强变种竟和艾滋有关,是不是又要谈“艾”色变了?

2021
12/01

+
分享
评论
常笑健康
A-
A+

今天,是第34个世界艾滋病日。



今天,是第34个世界艾滋病日。

就在几天前,11月26日世卫组织将南非报告的B.1.1.529毒株命名为“奥密克戎”(Omicron),这种变异毒株已经被列入“值得关注”的名单。这种新发现的毒株发现了大量突变,可能是比已经发现的德尔塔变种更强的“超级变种”。截止发稿,中国香港也已经报告2个病例。

有研究发现,这种毒株可能是在艾滋患者体内完成变异过程的,伦敦大学学院遗传学研究所所长弗朗索瓦·巴洛克斯教授担心,艾滋病毒在新冠毒株变种过程中的催化作用,可能使得新冠病毒更难杜绝,艾滋患者可能会成为“变异工厂”。可以说,加强对艾滋病的预防工作,对新冠疫情的防控是有积极意义的。

然而,由于网络谣言的传播以及认知上的匮乏,很多人仍然会谈“艾”色变。但是,只要大家真正科学地了解了艾滋病,就会发现,其实它并没有那么可怕。


 

走出对艾滋病的五大误解

越了解越坦然

误解一


 

与HIV感染者“接触”后,只能自求多福


   

首先:感染HIV病毒≠艾滋病!

HIV病毒侵入人体后,需要时间才能突破免疫系统的防护到达血液,而这段时间就是阻断病毒的关键。艾滋阻断药被称为预防艾滋病的“紧急避孕药”,越早服用越好,2小时内服用效果最佳,最好不超过24小时,72小时内服用依然是预防的黄金时间。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为预防艾滋病感染病毒采取暴露后预防治疗》中指,如果在可能出现艾滋病毒感染暴露后及时开始HIV暴露后预防治疗,可降低艾滋病感染风险达89%。

误解二


 

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就等于给人生判了死刑


   

随着对艾滋病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于艾滋病的认识也在悄然发生着改变。一个人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发展到艾滋病患者可由数月至数年,一般为7~10年,最长可达19年以上。

自从1981年发现首例艾滋病患者以来,随着1987年第一个抗艾滋病毒核苷类药物齐多夫定(AZT)被批准上市,仅仅数年,便有专家提出“艾滋病不是绝症”“艾滋病是慢性病”的说法。1989年,Samuel Broder教授在世界艾滋病大会上提出,将艾滋病当作一种慢性病,可以效仿癌症的随访模式进行管理。

事实证明,影响艾滋病发病快慢的因素很多,只要患者积极地寻求医学指导,采取有效的治疗,营养和保健措施等,艾滋病就不再是无药可治的可怕瘟疫。就会和糖尿病、高血压一样,是可防可控的慢性病,患者通过治疗,完全可以实现有尊严有质量的生活。

误解三


 

与艾滋病患者接吻、牵手、一起吃饭等,会感染艾滋


   

众所周知,艾滋病的传播方式主要是三种,分别是性传播、母婴传播和血液传播。但很多人可能并不明白这背后的传播机理,因此对艾滋病一知半解,容易产生恐慌,甚至对艾滋病患者产生歧视偏见的心理。

事实上,艾滋病病毒的传播,要基于一定体量的体液交换,且至少要满足三个条件:

1、身上有开放性伤口,或接触部位有缺口,方便体液交换;

2、和HIV患者发生有体液交换的行为,包括但不局限于性行为、输血等;

3、体液交换必须达到一定量级,也就是说病毒必须达到一定量级,才能感染。

就拿接吻来说,礼节性的接吻并不会传播艾滋病,但如果是深度接吻,如果艾滋病患者患有口腔溃疡等,病毒可能就会随着体液进入对方口腔,而另一方如果口腔粘膜有伤口,就有可能引起病毒传染了。

误解四


 

艾滋病患者不能孕育下一代


   

现今,艾滋病母婴阻断的技术已相对成熟,据统计,95%—97%的艾滋病毒阳性母亲经过规范干预,即可成功实现阻断,分娩出健康的宝宝。

研究表明,有效的干预措施能使艾滋病母婴传播率降低到5%以下,在部分发达国家,艾滋病母婴传播率已降至2%以下。切记:母乳哺育可能会将HIV传染给孩子。

误解五


 

艾滋病病毒携带者之间没必要采取安全措施


   

采取更为安全的性交措施,如使用安全套,可以保护伴侣双方免受其他型的艾滋病病毒的侵害。有一点必须强调:艾滋病病毒有很多变种,交叉感染的后果只会更加严重。

再给大家看一组瘆人的数据:全球范围内,平均每天新增5000人感染艾滋病病毒。以时间方式换算,就是平均每17秒,就有一个人感染艾滋病毒。所以掌握正确的预防艾滋病的有效方法迫在眉睫!

 

知“艾”不恐“艾”

预防艾滋病,这样做才科学

当我们讨论如何预防艾滋病,常常是在提醒避免高危性行为、不吸毒不共用注射器、不共用卫生洁具、不去非正规美容机构等。

而从医学角度,谈及预防艾滋,分为两个维度。

第一种叫做艾滋暴露前预防,即尚未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在发生易感染艾滋病病毒行为之前服用特定的抗病毒药物,以预防艾滋病毒感染。易感染艾滋病病毒的行为通常包括吸毒、异性多性伴及男性同性性行为等。

据悉,世界上第一种长效艾滋病预防药物最早将于2022年第一季度在美国上市。今年9月23日,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卡博替拉韦的新药申请优先审批,目标批准日期为2022年1月24日。卡博替拉韦是一种长效注射暴露前预防,用于艾滋病毒感染风险人群和艾滋病毒阴性暴露前预防。

与之对应的,则是第二种预防举措,用于事后补救,即艾滋病暴露后预防,是指尚未感染艾滋病毒的人在与艾滋感染者或感染状况不明者发生易感染艾滋的行为后,在72小时之内服用特定的抗病毒药,以预防感染。

科学研究显示,暴露后预防用药预防HIV感染的有效性可达90%以上。预防效果好有一个必要前提,即严格按方案服药,不漏服药物。

医学进步、新药上市与科学认知、正确观念,对预防艾滋同样重要。

 

防“艾”不防“爱”

关爱艾滋病患者,消除歧视

生命至上,终结艾滋,健康平等,是今年艾滋病日的主题,也是我们的期待。只要我们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传递爱、传递正能量,关爱艾滋病病人,相信艾滋病患者定会重拾信心,勇敢地与病魔斗争,享受美好生活的乐趣。

 

我们期待终有一天,每一个HIV感染者都能在身心双方面走出疾病带来的阴霾,拥有更高的生活质量,没有合并症,没有服药压力,更没有歧视,早日回归到普通人一样的精彩生活中来。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艾滋病毒,HIV,新冠,艾滋,预防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