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曾被医生告知生命只剩三个月…他没想到还能绝处逢生

2021-11-26 11:18   邵逸夫医院

胰腺癌,一个在大众眼中谈虎色变的恶性肿瘤疾病,早期诊断率低,手术切除率低,放化疗敏感性差,预后差是它的特点,有“癌中之王”的恶名。

胰腺癌,一个在大众眼中谈虎色变的恶性肿瘤疾病,早期诊断率低,手术切除率低,放化疗敏感性差,预后差是它的特点,有“癌中之王”的恶名。可喜的是,以多学科诊疗模式(MDT)为基础的综合治疗,正在为晚期胰腺癌患者带来一线曙光。

今年59岁的李大伯(化名)正是一位胰腺癌晚期MDT综合治疗的获益者,与“死神”擦肩而过的他呼吁病友们:“要有积极治疗的信心,哪怕是晚期胰腺癌,也不要轻言放弃!”

临近退休被确诊胰腺癌晚期

且无手术机会

预期生存不超过3个月

回忆起确诊的经历,李大伯连连摇头。

今年上半年,他在单位体检时被发现肝脏及胰腺肿物,进一步去医院检查后,专家遗憾地告诉他是胰腺癌,并且已经向肝脏扩散转移,肝内转移灶多达20多枚,手术的希望几乎没有了。

“如果不尽快治疗,预期生存可能不超过3个月。”医生的话给了李大伯当头一棒。心急如焚的他辗转多家医院,均被告知已经胰腺癌晚期,失去手术机会,只能立刻进行化疗,尽可能地延长生存时间。

不甘心的李大伯和家人多方打听,从一位朋友那听说浙大邵逸夫医院的曹利平教授在晚期胰腺癌的转化治疗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抱着最后一线希望,李大伯一家人来到邵逸夫医院庆春院区普外科曹利平教授专家门诊咨询。

曹教授向李大伯解释,即使医学科技发展迅速,仍有80%以上的胰腺癌患者在诊断时即已无法手术,但对于无法手术的胰腺癌患者,目前临床上还可采取化疗、放疗、靶向免疫治疗、介入治疗、综合支持治疗等办法,通过这些技术在改善胰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同时,争取重获新生的希望。

目前,临床上越来越接受以外科医师为主导的胰腺癌多学科诊治模式(MDT),它也成为了胰腺癌的最佳治疗模式

“我们在晚期胰腺癌的转化治疗中取得的成果表明,经过转化治疗或新辅助化疗,大部分胰腺癌肿瘤可以明显缩小,其中部分可以行根治性切除手术。”曹教授的话给了李大伯莫大的信心。

看了李大伯的检查资料,基本确定是晚期胰腺癌伴肝转移,事不宜迟,曹教授当即将李大伯收住入院。

89241637882429428

半年转化治疗为他创造手术条件

微创技术令疗效事半功倍

经过病理诊断和基因检测,主管的丁国平主任医师为李大伯制定了以化疗为主,积极辅以营养、免疫、对症支持综合治疗的转化治疗方案。

三个月后,再次CT复查,李大伯欣喜地发现肝脏中的转移灶和胰腺中的原发灶已明显缩小,而肿瘤标记物也直线下降,这表明肿瘤已经得到了显著控制,治疗方向是正确的。

又经过三个月的化疗,李大伯再次来到曹教授专家门诊复查。经过CT检查,曹教授发现所有的原发灶和转移灶都已经明显缩小,肿瘤标记物已经基本正常,第一阶段化疗取得了成功,为接下来的治疗创造了充分条件。

接着,通过普外科、肿瘤内科、放射科、放疗科等多位专家的多学科讨论,最终决定为李大伯实施腹腔镜探查手术。

曹教授告诉李大伯和家属:“我们会采用微创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更快,并且根据以往案例,患者的生存时间显著延长,肿瘤复发率也有明显下降。

在腹腔镜探查手术前,曹教授和丁医师首先通过PET-CT检查排除了远处转移。令大家欣喜的是,之前半年的转化治疗极为成功,李大伯腹腔内没有任何转移病灶,而肝脏表面的数枚转移病灶呈现组织坏死状态,曹教授切除了其中一枚肝转移病灶,术中病理报告提示组织坏死,未发现肿瘤。

随即,曹教授为李大伯实施了腹腔镜胰体尾+脾脏切除术。术后李大伯顺利恢复,10天后出院。

67731637882429905

胰腺癌转化治疗研究

已取得显著进展

晚期患者无需轻言放弃

术后半月,李大伯再次来到曹教授专家门诊。术后病理报告肝转移灶病理是好的,未见肿瘤,而胰腺原发灶中可见微小胰腺癌。这意味着,从病理报告上来看,李大伯之前的转化治疗是极为成功的,手术的决策也是正确的。

同时,鉴于胰腺原发灶中仍有微小癌灶,曹教授与肿瘤内科副主任医师韩卫东探讨商量后,决定给予李大伯术后辅助化疗,进一步抑制潜在肿瘤病灶,降低复发的可能性,李大伯欣然接受。

在浙大邵逸夫医院,已有数例像李大伯这样通过MDT综合治疗焕发新生的晚期胰腺癌患者,生存时间均在1年以上。

99901637882430254

胰腺癌——疾病科普

1.胰腺癌的病因

2019年,国家癌症中心统计数据估计约有10万人因胰腺癌去世,而同期,新诊断为胰腺癌的患者也是10万余人,年死亡/新发病人数比率高达90%以上。大约80%的患者确诊时即是晚期,无法手术, 五年生存率不到10% 。 目前胰腺癌发生的确切原因和机制尚不清楚,目前已知的高危因素有: 长期吸烟,高龄(大于65岁),肥胖,慢性胰腺炎,二型糖尿病,胰腺癌家族史等。

2.如何预防胰腺癌?

具有上述高危因素的朋友在每年体检时需要进行 肝胆胰B超检查 以及包括 CA19-9在内的肿瘤指标检查 。如果发现异常,需至普外科或肝胆胰专科门诊复诊进一步行增强CT或者增强磁共振等检查。 对于一些明确有胰腺肿物的患者,建议随访周期可进一步缩短至6个月甚至3个月,具体以专科医生建议为准,切不可大意。 我们建议大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或不吸烟,合理饮食,加强锻炼控制体重,每年至少一次详细体检。

3.胰腺癌会遗传或者传染吗?

除了少数疾病例如家族性胰腺炎,Peutz-Jeghers综合征,家族性恶性黑色素瘤等具有胰腺癌遗传倾向外,一般认为胰腺癌不会遗传,也不会传染。 如果家族中有一级亲属,例如父母等患有胰腺癌,其子女或亲兄弟姐妹等患胰腺癌的风险较正常人显著升高,建议在40岁之前接受胰腺相关癌筛查监测。

来源:杭+新闻、浙医在线 橙柿互动

经邵逸夫医院综合编辑整理

转载请注明来源及出处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胰腺癌,大伯,治疗,手术,患者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