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球已经有几十亿成年人接种各种类新冠病毒疫苗,已证实其保护作用包括减少感染和传播、降低重症和住院、减少死亡等,也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新冠病毒疫苗在儿童接种的研究也在进行中,一项在中国已完成的550名3~17岁(其中3~5岁143名、6~11岁204名、12~17岁203名)儿童和青少年中接种新冠病毒灭活疫苗(CoronaVac)的安全性、耐受性和免疫原性双盲随机对照 Ⅰ/Ⅱ 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完成2剂疫苗接种28 d后,接种疫苗儿童的中和抗体的阳转率达100%,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eometric mean titer,GMT)为117.4,在3~5岁、6~11岁和12~17岁不同年龄组间免疫应答无显著差异,且均优于在18~59岁成人和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而安慰剂组未检测到中和抗体,疫苗组和对照组接种不良反应分别为29%(63/217例)和24%(27/114例),主要为轻中度不良反应,注射部位疼痛(13%)最常见,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另外一项新冠病毒mRNA疫苗(BNT162b2)在2 260名12~15岁人群中的国际多中心、安慰剂对照、观察者设盲 Ⅲ 期临床试验中,也证实儿童接种mRNA疫苗以后中和抗体应答更有效,接种的不良反应主要是一过性的轻至中度反应,包括注射部位疼痛(79%~86%)、疲劳(60%~66%)和头痛(55%~65%),未发生与疫苗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新冠病毒疫苗在6月龄~17岁儿童和青少年人群应用的临床试验已启动,临床试验结果有待跟踪。
目前我国批准紧急使用于儿童的疫苗为新冠病毒灭活疫苗,接种2剂,2剂之间的接种间隔建议≥3周,第2剂应在首剂接种完成后8周内完成,使用的剂量和方法与成年人相同。国外批准用于儿童使用的疫苗为mRNA疫苗,接种2剂,2剂之间的接种间隔建议≥3周。最近的研究显示新冠病毒疫苗在完成全程接种后给予加强接种可以获得更长久更有效的免疫保护,但鉴于儿童对新冠病毒的免疫应答不同于成年人和老年人群,对儿童暂时不推荐接种第3剂以增强免疫。
新冠病毒疫苗迟种、补种的原则
对需要完成2剂程序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的儿童,未按程序完成接种者,建议尽早补种,尽快完成全程接种。补种时免疫程序无需重新开始,完成相应剂次即可。补种建议用同一个疫苗产品完成接种,如遇新冠病毒疫苗无法继续供应、受种者异地接种等特殊情况,无法用同一个疫苗产品完成接种时,可采用相同种类的其他生产企业的疫苗产品完成补种。尽管最近有研究证实,腺病毒载体疫苗(ChAdOx1 nCoV-19)与mRNA疫苗(BNT162b2或mRNA-1273)混合接种在成人可以获得更好的免疫反应性,但是目前暂时不建议使用不同种类的新冠病毒疫苗对儿童混合接种或补种。
与计划免疫内疫苗和其他自费疫苗同时接种的原则
我国建议暂不推荐与其他疫苗同时接种,其他疫苗与新冠病毒疫苗的接种间隔应>14 d。当因动物致伤、外伤等原因需接种狂犬病疫苗、破伤风疫苗、狂犬病或破伤风免疫球蛋白时,可不考虑与新冠病毒疫苗的接种间隔。
其他特殊健康状态儿童 下述常见疾病不作为疫苗接种禁忌:癫痫控制处于稳定期,病情稳定的脑疾病、肝脏疾病、常见先天性疾病(苯丙酮尿症、唐氏综合征、先天性心脏病)。对于其他特殊健康状态儿童,如无明确证据表明接种疫苗存在安全风险,原则上可按照免疫程序进行疫苗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