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心脏手术的ERP可能有助于低剂量(≤50MSE)阿片类药物的给药,但有必要进行额外的前瞻性试验,专门评估低阿片类麻醉剂对术后结果的影响。
图1。术中阿片类药物给药和同时干预依从性作为时间的函数。综合干预次数的增加与术中阿片类药物的使用呈负相关。MSE表示硫酸吗啡当量。
图2。术中阿片类药物服平均用量与每位患者使用的非阿片类药物干预总数的函数关系。方框表示平均值±标准偏差。竖线描绘了最小值和最大值。MSE表示硫酸吗啡当量
如图所示,在项目进行期间,单个提供者的依从性几乎普遍提高(19个提供者中有17个)。补充数字内容,图4,比较了研究早期和晚期麻醉医师在术中平均服用阿片类药物的情况。所有心脏麻醉医师术中阿片类药物的使用均减少。
缩写:ASD,绝对标准差;主动脉瓣置换/修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重症监护病房;MSE,硫酸吗啡当量;二尖瓣置换/修复;胸外科医师学会预测死亡率风险;TVR,三尖瓣置换/修复
结论: 非阿片类药物的应用作为心脏手术ERP中的一部分,与减少术中阿片类药物用量相关。低剂量和超低阿片用量与术后疗效无显著性差异。这些发现是假设产生的,未来的前瞻性研究对于确定低阿片化麻醉的理念在心脏外科中的作用是必要的。
述评:
传统心脏麻醉方案认为术中使用大剂量阿片类药物可以维持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平稳、避免心肌氧耗增加、减少手术应激刺激造成的不良反应。实践表明阿片类药物是一把双刃剑,在带来有效镇痛作用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其他不良反应,如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痛觉过敏、免疫抑制、皮肤瘙痒、肌阵挛、成瘾性等。
随着“加速康复”概念的提出,医学界对疼痛管理也更加重视,希望可以在有效镇痛下,尽量避免或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正如本文研究所示,通过多种非阿片类药物和(或)技术的多模式麻醉策略,致术中阿片类药物的使用显著减少,而不会对关键的术后结果产生负面影响,而且确定低阿片化麻醉的理念在心脏外科中的作用是可行的。基于多模式麻醉和镇痛来避免使用阿片类镇痛药,不仅能避免产生阿片类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可能带来更多益处,促进患者康复。进一步评估阿片类药物最小化和无阿片类药物麻醉方案能否使心脏手术危重患者或复杂心脏手术患者获益仍有待研究。
原始文献:Grant M C , Isada T , Ruzankin P , et al. Opioid-Sparing Cardiac Anesthesia: Secondary Analysis of an Enhanced Recovery Program for Cardiac Surgery[J]. Anesthesia & Analgesia, 2020, 131.
声明:古麻今醉公众号为舒医汇旗下,古麻今醉公众号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舒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