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心!男童胃里发现34颗磁珠,内镜中心连夜取出“定时炸弹”

2021
11/23

+
分享
评论
罗医生健康说
A-
A+

惊心!男童胃里发现34颗磁珠,内镜中心连夜取出“定时炸弹”。

“医生,孩子昨天刚打了新冠疫苗,今天就开始咳嗽、发烧了,是不是疫苗有问题?”

患者小浩在前一天刚刚接种完新冠疫苗,可是第二天小浩就因咳嗽、发烧等症状由父母带到医院的儿科就诊。

接诊的儿科主治医生给患者开了胸片检查,结果发现小浩患有支气管肺炎,无意间还发现胃部好像有异物。于是做了腹部CT,检查结果让人触目惊心:孩子胃里有许多小钢珠。这些珠子怎么跑到胃里的?据小浩的爸爸回忆说,去年3月父母给小浩的哥哥(8岁)买了一个礼物——巴克球,哥哥玩巴克球的时候,小浩也跟着玩。不知不觉巴克球少了一些,哥哥也没在意,没想到小浩将它们吞到了肚子里。

在小浩肚子里的“小钢珠”就是巴克球,又称磁珠,每个磁珠直径只有5毫米。这本是一种成人减压玩具,但由于人们对它的危害认识不足,以至于现在成了广泛流行于少年儿童中的玩具。由高强度磁化材料制成的磁球具有强大的磁力,彼此相互吸引可形成不同的外形,加上鲜艳的外表,可对儿童产生强烈的吸引力。


磁珠进入肚子里,就是个“定时炸弹”。而且因为巴克球有磁性,挤在胃里会破坏胃黏膜,形成内瘘,甚至造成胃穿孔,一旦进入小肠,蠕动向下运动,由于肠管柔软、狭长和弯曲,当不同位置的磁球运行到邻近的肠曲部位时,强大的磁力相互吸引,立刻夹挤双层肠管,此时磁球不能再运动,压住的肠管逐渐缺血、坏死,最后导致穿孔。如果肠管其他部位还有磁珠,就会依次再发生吸引夹挤肠管,最后磁珠形成链珠状,夹挤的肠管相互折叠,形成肠梗阻,这些都是致命的危害。

尽快将磁珠取出,才能保证孩子的生命安全。大儿科主任组织儿科、普通外科、消化内科、麻醉科、重症医学科等科室专家立即对小浩的病情展开会诊。最终大家一致认为,因为小浩患有肺炎,麻醉风险高,通过开腹手术取出磁珠风险大,于是决定用内镜取珠。

当天晚上在手术室用内镜顺利将小浩胃里的磁珠悉数取出,虽然磁珠在胃腔内相互吸引已经形成内瘘,但幸运的是未造成穿孔。为了让孩子的肺功能恢复得好一些,采取了呼吸机辅助呼吸。

内镜手术结束后,小浩转入重症医学科作进一步护理治疗。在无创情况下将磁珠取出,没有造成“二次损伤”,肺炎也快速好转,所以患者在短时间内转入了普通病房。


儿科专家提醒家长,像巴克球这样小体积的玩具,也容易引发误食窒息事故。玩具造成的窒息在临床中时有发生,通常是机械性窒息,如缢、绞、扼颈项部或小零件堵塞呼吸孔道。小零件堵塞呼吸孔道常见于含小零件的玩具。建议家长给低龄儿童购买或玩耍玩具时,要注意检查玩具中的小零件是否太小,以及玩具上被固定的小部件是否牢靠,以免发生误食窒息的危险;玩具碎片也要及时清理干净,以免儿童误食。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罗医生健康说

本文由【罗医生健康说】原创,作者为中国抗癌协会会员、中国医师协会健康传播工作委员会会员、健康科普作家,欢迎大家转发、评论、点赞,或者私信与我交流,非常感谢!


来源:柳中医与养生道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定时炸弹,磁珠,内镜,男童,中心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