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归尘土归土”,每个生命体最后归宿就是死亡,如何有质量的“归去”,安宁疗护帮助人们尊严地走完人生最后一段旅程。
安宁疗护安宁疗护,是指为疾病终末期或老年患者在临终前提供身体、心理、精神等方面的照料和人文关怀等服务,控制痛苦和不适症状,提高生命质量,帮助患者舒安详、有尊严地离世。安宁疗护、临终关怀、安宁和缓医疗、姑息疗法等内涵具有相似之处,国家卫生计生委将临终关怀、舒缓医疗、姑息治疗等统称为安宁疗护。
利用闲暇时间梳理一下安宁疗护的一些内容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安宁疗护的历程
国外
安宁疗护起源于英国,1967年西西里·桑德丝女士在伦敦建立了世界第一座收治终末期病人的圣科利斯朵夫安宁院,主要针对癌症末期病人的照顾,为现代安宁疗护之先驱。1988年英国将缓和医学定为医学专科,提供患不治之症病人一种积极性、整体性和人性化的医疗团队照护。1965年美国耶鲁大学护理学院院长邀请桑德丝教授宣传安宁疗护,并于1974年建立了美国第一所安宁疗护院,开始居家安宁疗护。1995年美国成立了安宁疗护学科。在亚洲,首先进行安宁疗护的是日本。1991年,日本成立了安宁缓和医疗协会并设立安宁疗护病房。2001年5月,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15个地区及国家成立了“亚太安宁缓和医学学会”,这是全球第一个推动安宁疗护的国际组织。2015年全球136个国家/地区建立了安宁疗护机构,20个国家/地区将安宁疗护纳入了医保体系。
纵观全球,临终关怀服务在英国、美国、德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都有显著发展,并各具特色:英国将临终关怀服务嵌入在国民医疗保健制度中,全员参与临终服务提供,拥有世界上最高的死亡质量;美国通过医疗保险撬动市场力量,走临终关怀服务的产业化道路;德国和日本则在长期护理保险的框架下提供细致入微的临终关怀服务。虽然欧美等国家/地区安宁疗护发展走在前列,但其依旧存在各类问题:老龄化程度加深老年人口激增,薪酬吸引力不足致使专业人才短缺,安宁疗护成本攀升而慈善募款却不稳定,财政资金无相应增加等等。
国内
港台:
中国安宁疗护开展较早且较成熟的是香港和台湾地区。1982年香港九龙圣母医院首先成立关怀小组,为晚期癌症病人及家属提供善终服务。目前中国香港地区有12家公立医疗机构开设安宁疗护服务,共有252张床位, 居亚洲第二位。1983年,台湾天主教康泰医疗基金会成立癌症末期病人居家照顾服务,首先开创了中国台湾地区安宁疗护居家服务。1986年我国台湾马偕医院主办了第一次安宁疗护学术研讨会,并出版杂志《安宁疗护》。1990年马偕医院安宁病房正式成立。1995年台湾安宁照顾协会成立。台湾地区于 2000 年出台了《安宁缓和医疗条例》,为临终病人医疗自主权的确立和安宁疗护服务的实施提供了法律依据。2009年,安宁住院及居家试办计划正式纳入健保支付。2015 年又通过《病人自主权利法》。
台湾地区安宁疗护发展史
大陆:
1988年天津医学院成立了临终关怀专门研究机构,1990年上海市退休职工南汇护理院建立了临终关怀病房。之后全国各地相继成立了不同类型的安宁疗护机构。1998年起,在李嘉诚基金会资助下,首家以家居和门诊服务为内容的宁养医疗服务机构“宁养院”成立, 后陆续增加到31家,分布于我国26个省、市、自治区,使我国安宁疗护服务得到进一步发展。1999年—2002年“国际姑息医学学术研讨会暨培训班”的举办为促进我国安宁疗护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011年国家卫计委在全国范围开展“癌症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到2014年已创建150个,并在不断增加中。2017年和2019分别确定全国第一批和第二批安宁疗护工作试点市(区)名单。
中国大陆地区安宁疗护发展史
我国安宁疗护工作起步较晚,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程度的进步,但由于受传统思想、经济条件、宣传及普及力度不够等因素的制约,其发展也面临着如社会认知度低、服务供给不足、专业人才队伍匮乏、社会参与度低、政策资金不够等一系列问题。作为健康老龄化应有之义的安宁疗护服务虽然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在我国就有了现代安宁疗护服务的实践,但始终发展缓慢,目前社会实际覆盖率只有 10%左右(发达国家和地区均在 80% 以上)。
国内发展局限
从中国安宁疗护机构的分布上看,有着从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明显减少的趋势。在经济发展较快、交通便利和国际交往频繁的地区(例如上海、北京、天津、广州等)安宁疗护机构的数量大大多于经济发展较慢的地区。这说明安宁疗护事业在地区普及上有明显的局限性,与我国国情相适应。
从接受安宁疗护服务的病人上看,绝大多数是晚期癌症患者。据2006年统计,在英国10%的临终关怀病人为患有心脏疾病、脑血管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AIDS等非恶性肿瘤的患者,这比例在美国达到20%-30%。可见中国安宁疗护病人谱相对狭窄,只有极少数为非恶性病患者,这与中国拥有全世界较大比例的心脑血管疾病、慢性呼吸系统及ADIS患者的现实相矛盾。同时,整个世界的临终关怀服务都偏重于老年人,忽视了患有白血病和先天遗传方面疾病的儿童的需求。
目前我国安宁疗护工作推进并不顺利,其主要原因是缺乏相应的收费标准,医保支持较少,导致多数机构处于亏损状态,开设安宁疗护服务的综合医院也同样如此。另,在纳入医保中提出按床日费用结算,其支付病种相对单一(仅针对肿瘤患者),且支付时限较短(终末期患者定义在3-6个月,在国外是12个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