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内血液净化市场的头部公司,山外山在阔别资本市场3年后卷土重来。
IPO拟实现耗材自产
2021年11月,重庆山外山血液净化技术有限公司(简称:山外山)递交科创板上市申请,西部证券为主承销商。 公开资料显示,山外山成立于2001年3月,业务主要涉及血液净化设备(透析)与 耗材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单就血透市场而言,山外山为国内头部公司。其曾于2016年挂牌新三板,并于2018年10月终止挂牌。终止挂牌新三板整三年后,山外山再次向资本市场发起冲击。 据悉,此次山外山IPO拟募集资金12.47亿元,用于血液净化设备及高值耗材产业化项目、血液净化研发中心建设项目、营销网络升级与远程运维服务平台建设项目、补充流动资金等四个方面。
(来源:山外山招股书)
业务方面,山外山研发血液净化设备(CRRT)、血液透析机以及血液灌流机,以及自主研发的血液透析浓缩液、血液透析干粉等血液净化耗材。招股书指出,其盈利主要来自于设备、耗材、服务三项所带来的利润。
(来源:山外山招股书)
财务方面,虽说是国内特定市场的头部公司,但山外山的营收体量并不算大。招股书显示,2018年至2021年上半年,其营收总额分别为1.14亿元、1.42亿元、2.54亿元、1.32亿元。同期净利润分别为-2754.06万元、-3493.33万元、1833.41万元、340.56万元。对于2018年-2019年的亏损情况,山外山指出,主因在于公司业务发展、产品研发、连锁血液透析中心培育等方面持续投入。 细分来看,血液净化设备为公司主要营收来源。报告期内营收分别为4800.38万元、5616.99万元、1.32亿元、7914.40万元,占比分别为42.17%、39.48%、52.00%、60.01%。毛利率方面,2018—2021年上半年,公司血液净化设备的毛利率分别为51.83%、47.86%、59.45%、54.35%。 细分构成来看,山外山的营收主要来自血液净化设备、血液净化耗材、连锁血液透析中心医疗服务。 其中,设备收入占比最高。招股书显示,2020年血液净化设备的营收占比为52%,而血液净化耗材的营收为25.2%,占总营收的四分之一。 但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山外山重要营收来源之一的血透耗材,并非由山外山自产,而是经销其他品牌产品。所以横向对比来看,该部分产品的2020年的毛利率仅为34.47%,低于血液净化设备59.45%的毛利率。 招股书显示,2020年血液净化耗材部分的营收为0.64亿元,在此之中,自产耗材的销售额仅为96.42万元。而且,由于没有实现量产的缘故,其自产耗材的毛利率仅为33.98%,甚至比不上经销耗材。 招股书明确指出,此次公司募资用途之一就是加快耗材生产线的建设,构建覆盖全国的销售网络,推动血液净化耗材陆续上市。但具体推进进程将会如何,也为山外山的未来发展增加了一份不确定性。
国内血透市场达700亿元,机会众多
据行业巨头公司费森尤斯所披露的数据显示 ,至2020年,全球透析产业市场规模达到820亿欧元(约等于5948亿人民币),年均增长率约为4%左右。到2021年,透析市场规模会继续增长至830亿至850亿欧元左右。 具体到国内市场来看,资料显示, 2020年血液透析市场规模已达到548亿元左右,预计到2025年,该市场将增长至700亿元。 但目前,血液透析机的市场份额主要被进口产品所主导。据公开资料显示,血液透析机进口产品占据市场份额的80%—90%,国产产品仅占10%—20%。血透器市场格局与血液透析机相类似。 耗材方面,血透管路领域已经实现国产与进口已实现平分市场的局面,血透粉液方面,基本实现了国产替代,进口产品占比仅为10%左右。 对于山外山而言,招股书指出,其血液净化设备在国内外累计实现装机10000余台,累计在全国1000余家医院实现了终端装机。相比总体市场而言,占比仍然很低。 另外,根据全国血液净化病例信息登记系统(CNRDS)统计资料显示, 2016年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人数为44.7万人,2019年底已达63.3万人,年均符合增长率达12%。另一方面,我国新增终末期肾病患者人数也在迅速增长,从2016年至2019年底,新增患者数量的年复合增长率达21%左右。 招股书显示,预计到2030年,我国终末期肾病患者(ESRD)人数将突破300万人,而我国接受治疗患者的比率不到20%。如果未来患者透析治疗率提高到国际平均水平的37%,届时需要透析的病患将达到148万人,若接近发达国家现在的平均治疗率75%,则透析治疗人数或将达到300万左右。 总结来看,目前国内存量透析治疗需求仍远未被满足。落到企业而言,其未来增长的市场存量空间仍然巨大。 另外,血液净化耗材作为血液透析过程中的消耗品,相对于设备而言,其单次消耗价格相对较低,但需要做血液透析的病人一般都需要长期使用,对耗材的需求量大且长期稳定,对于山外山而言,此次IPO募资的重要一部分就是要实现耗材的自产自销。也能为企业带来持续不断的利润。 这也是为什么,山外山要筹划自产血液净化耗材的原因之一。 政策方面,资料显示,从2014年起,我国政府开始逐步降低建立独立血透中心的要求,鼓励社会资本进入血液透析中心领域,血液透析中心向连锁化、集团化发展,为我国民营资本进入血透领域提供了非常好的政策契机。随 着血透中心市场规模增加,透析设备及耗材的需求量也将持续上升,招股书指出,预计在2025年,整体上游产业链中包含的透析设备、药品及耗材的市场规模将接近300亿。
高瓴入局
在股权结构方面,山外山最引人关注的是其第四大股东背后的高瓴资本。 根据招股书显示,山外话的实控人高光勇直接持有公司32.34%股份,通过圆外圆等三家公司间接持有山外山股份3.66%,合计持有山外山36.01%股份。
(来源:山外山招股书)
其第四大股东为珠海岫恒,持有山外山12.96%股份,其执行事务合伙人为高瓴天成三期。 追溯来看,早在去年10月,山外山召开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珠海岫恒以15.42元/股的价格购入山外山6.73%股份。同时,山外山进行增资扩股,新增注册资本1225.45万元由珠海岫恒、湘江产业投资、力远健瓴、熊燕以17.14元/股的价格分别认购。至此,珠海岫恒获得山外山12.96%的股权,成为山外山第四大股东。 同期,珠海岫恒在股东大会上提名陈新星为山外山董事。据招股书指出,陈新星从陈新星从2020年7月至今,任职高瓴资本医疗团队执行董事;2020年10月至今,担任山外山董事。 据山外山招股书显示,陈新星在高瓴资本投资的多个医疗企业任职董事。除了山外山之外,其还在宁波健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12家企业任职董事。可以说,因为陈新星的入驻,高瓴资本和山外山的绑定更加紧密。 作为明星资本,高瓴资本的一举一动总会对市场有所刺激。 根据动脉网在2021年6月的报道指出,高瓴资本在医疗领域布局多年,截至2021年6月,其总投入资金超1200亿元,布局企业超160家,其中中国企业100家,涉及企业总市值超2.5万亿元。 其所投资的微创医疗、凯莱英、凯利泰、百济神州等企业都在二级市场获得了不错的表现。因高瓴资本的布局,此次山外山寻求IPO,也让市场更多了一份期待。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