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业务协同平台+X业务应用云”的模式,能实现区域范围内医疗信息资源整合与数据互联互通。
11月3日,国家卫健委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千县工程”县医院综合能力提升工作方案(2021-2025年)》。方案为推动县医院综合能力持续提升,在县域内重点建设临床服务“五大中心”、急诊急救“五大中心”、县域医疗资源共享“五大中心”和县域医共体高质量管理的“五大中心”,发挥县域医疗中心作用,为实现一般病在市县解决打下坚实基础,要求到2025年全国至少有1000家县级医疗机构达到三级医疗机构服务水平。
方案大致如下:
(一)持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做好县域居民健康“守门人”。
1.加强专科能力建设。
2.加快建设高质量人才队伍。
3.建设临床服务“五大中心”。依托县医院构建肿瘤防治、慢病管理、微创介入、麻醉疼痛诊疗、重症监护等临床服务五大中心。
4.建强急诊急救“五大中心”。进一步强化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救治、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等急诊急救五大中心。
5.不断改善医疗服务。将健康教育、健康科普、健康管理、疾病预防等纳入到医疗卫生服务范围。
6.持续改善硬件条件。
(二)推动资源整合共享,发挥县医院“龙头”作用。
1.落实县医院在分级诊疗体系中的功能定位。牵头组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远程医疗协作网,统筹管理县域医共体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2.提升县医院科学管理水平。加强党对公立县医院的全面领导。
3.组建县域医疗资源共享“五大中心”。以县域医共体为载体,依托县医院建设互联互通的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心电诊断、病理、消毒供应等资源共享五大中心,提高县域医疗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
4.组建县域医共体高质量管理“五大中心”。依托县医院建设县域医共体内的医疗质控、人力资源、运营管理、医保管理、信息数据等高质量管理五大中心,强化县医院对县域医共体内的医疗卫生机构的协调管理。
在深化医改政策及县域医共体政策的推动下,中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条件得到改善,基层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县域医共体鼓励医联体建设和乡村一体化管理结合,提升县域基层服务能力、贯通医疗上下资源、实施城乡分开、推进县域分级诊疗、提高医疗服务体系整体效能、更好满足基层群众健康需求,有效解决县域医疗卫生资源分布不均与发展不充分问题。
面对县域范围的医疗卫生信息一体化管理,在县域医共体建设中,我们认为建立“1个业务协同平台+X业务应用云”的模式,能实现区域范围内医疗信息资源整合与数据互联互通。一个区域医疗业务协同平台,用于业务协同交易和资源整合;X业务应用云,可包含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云HIS系统、区域健康管理中心、行政监督服务平台、区域检查检验中心、区域救治中心平台、妇幼健康云、公共卫生云、中医药健康管理云、互联网医院以及专(慢)病健康管理。依托云计算技术,打通县-乡-村条块,构建一个涵盖医疗服务、健康管理和行政监管的区域业务协同平台,实现县域医疗卫生信息与资源的高度整合,提升区域内医疗机构数字化水平,为打通业务条线提供了必要条件。
借信息技术之力构建县域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安溪健康云”便是一个很好的体现。建设以来联动全县39家医院,覆盖全县各类医疗机构733家,基层门诊量占比达到62.22%。
与此同时,我们还建议依托大数据技术对全县医院运营情况、人口健康情况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监管、监测与分析,让县域医疗发展情况有据可循,更好实现区域医疗卫生一体智慧监管。
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雷海潮调研组一行赴武夷山市调研时,就对“健康武夷”医共体大数据平台表示赞许。数据平台上可实时呈现医共体内的资源与诊疗信息、各家医疗机构的绩效评价指标、武夷山基层机构服务监测数据等各方面数据。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