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时候需要用CT薄层重建?
CT重建的图像层厚有很多选择,常规轴位图像层厚通常在0.5-10mm不等,在图像重建的层厚选择时,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什么时候用薄层图像,什么时候不需要薄层呢?
0.75mm(左)和5mm(右)的图像,薄层图像细节更多,厚层图像软组织分辨率更好。
简单来说,我们在界面上看到的层厚均为标称层厚,使用层敏感曲线测量获得的实际层厚为有效层厚。通常情况下,有效层厚均大于标称层厚,比如某CT设备的0.5mm标称层厚的有效层厚大约是0.7-0.9mm,另一款CT设备的0.625mm的标称层厚其有效层厚大约是0.73-0.94mm。当然也有例外,比如西门子CT使用光子探测器重建的0.5mm标称层厚,有效层厚为0.48mm。
在理解了这个问题之后,我们就明白了,在不同设备上显示的相同的层厚,它们的有效层厚可能是不同的,因此不同设备之间比较时,应该考虑到有效层厚的影响。
第二个问题是,薄层图像的定义是什么?多薄的图像才是薄层图像?
我们在网上进行检索,得到了一个非常宽泛的答案。实际上,薄层和厚层图像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们之间可能并没有严格的界限。而随着CT设备的发展进步,能够重建的层厚也越来越薄,我们可以根据检查目的重建需要层厚的图像。
现在我们要回答第三个问题,什么时候需要重建薄层图像?主要有以下集中情况:
通常情况下,需要显示微小细节时,可能需要空间分辨率更高的图像,这时候除了使用锐利的卷积核算法从,缩小重建FOV之外,还应该重建更薄的层厚。
0.6mm(左)和3mm(右)图像显示内耳解剖,薄层图像可以看到更多的细节。
需要进行三维重建时,通常也需要相对薄层的图像,这里我们用了相对这个词。
0.75mm(左)和5mm(右)层厚的三维重建效果比较。
最后一点,在某些情况下,并不是层厚越薄越好。
下表总结了薄层图像和厚层图像的区别。
薄层图像和厚层图像的区别
还有,使用薄层重建时,应注意重建增量或层间距的影响,为了减少部分容积效应,通常相邻两层图像应重叠30-50%。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