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传动相关人士在上市前夕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原先创新层流动性确实弱,而北交所投资门槛降低,流动性有望增强,北交所将给公司发展带来利好。”对比新三板精选层时期100万的投资门槛,北交所个人投资者准入门槛降至50万元,机构投资者准入不设置资金门槛。考虑到北交所把上市的门槛降为2亿市值,且不强调净利润。中小创新企业迎来上市热潮,资本市场甚至期待北交所成为“中国版纳斯达克”。02 港交所“18A”新股破发潮之下 北交所成医药股上市新选择?“允许符合一定条件的未有收入、尚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来港上市。”2018年4月,港交所对主板上市规则做出了25年来最大的改革,其中一项即是新增上述的第18A章。北交所之前,港交所“18A”是强创新属性的医药股进军资本市场的重要选择之一。与今日北交所开市新股表现大相径庭,港交所并未对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敞开怀抱。上市新股并不被当时港股资本市场看好。例如,2018年8月,首只“18A”新股歌礼制药(1672.HK)首日开盘仅45分钟就破发,最终收平,收盘价回到发行价14港元。实际上,受流动性等因素影响,“18A”新股股价长期状态不佳。今年8月以来,“18A”新股又回到了2018年的起点——破发不断。近3个月以来上市的9只“18A”新股中,除微创机器人(2252.HK)上涨、微泰医疗(2235.HK)收平外,7只新股均破发。究其原因,生物科技公司的创新药物研发“经历耗时长、投入高以及成功率低的历程”,导致投资风险较高,因此市场认可度较低。尽管如此,创新性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融资诉求仍然旺盛。“18A”制度历经两年磨砺,新股发行数量在今年以来达到了高峰,目前已有17家公司通过“18A”实现上市,超过去年全年(14家)。如今,香港市场凭借该重大制度改革创新,已经快速发展成为亚洲最大、全球第二的生物科技集资中心。受“18A”改革推动,生物科技公司,尤其是中国内地的公司多了新选择。如今,北交所朝着更为彻底的注册制方向再次迈出一大步。未来,不少医药股或将在北交所实现港交所18A未曾达成的“许诺”。(作者为《财经》研究员)-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