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新冠疫情大流行期间引起的社会隔离显著增加抑郁和焦虑的患病率。抑郁症患者自杀风险是正常人的20倍到40倍。
来源 | 神经周刊
长期被隔离比工作压力更容易引起抑郁。COVID-19新冠疫情大流行期间引起的社会隔离显著增加抑郁和焦虑的患病率。抑郁症患者自杀风险是正常人的20倍到40倍。 为逃避悲伤和忧郁情绪,抑郁症患者容易过度饮酒。临床报告表明大约 40.3% 的重度抑郁症患者患有酒精使用障碍,反过来,酒精使用又会增加抑郁症患者自杀风险。
更可怕的是,饮酒行为被认为是在治疗抑郁症过程中的一大“拦路虎”:导致对抗抑郁药物的反应降低,这一比例高达 70%。此外,长期大量饮酒逐渐钝化奖赏系统功能,导致饮酒频率和饮酒量增加,成为酒精使用障碍患者,对酒精产生依赖。 近日,韩国大田大学的研究团队在 Science 子刊 Science Advances 上发表了题为: Social isolation–related depression accelerates ethanol intake via microglia-derived neuroinflammation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揭示了社交隔离诱导的抑郁症通过小胶质细胞炎症反应促进酒精使用。 研究人员利用社交隔离模型发现小鼠在单独饲养第8天后酒精饮用量就开始增加,在条件位置偏好实验中也进一步证实了社交隔离促进酒精寻求行为。社交隔离后小鼠的糖水消耗降低、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增加等抑郁样行为。此外,社交隔离 也诱导小鼠出现焦虑样行为,这种焦虑在摄入酒精后更加严重。
在另外一种抑郁模型-慢性束缚应激尽管能够引起糖水消耗降低,但是并不促进酒精饮用。此外,社交隔离促进大脑奖赏系统腹侧被盖区多巴胺信号,进而引起酒精使用增加。
以往研究表明中缝背核的血清素神经元调控社交行为,同时参与应激行为。社交隔离小鼠中缝背核的血清素活性降低,小胶质细胞数量增多,胞体体积增加,隔离期间酒精使用会促进这种血清素活性降低,并增强小胶质细胞的激活。这就表明酒精使用能够加重社交隔离引起大脑的不良反应。 研究人员发现社交隔离模型小鼠中缝背核的突触蛋白PSD95 和synaptophysin表达降低,突触吞噬相关的补体C1q和C3表达增加,促炎症因子TNF-α水平升高,抗炎症因子IL-10水平降低。腹腔注射小胶质细胞抑制剂米诺环素后能够降低社交隔离小鼠的小胶质细胞的激活,补体C1q表达水平也恢复正常水平,并能缓解抑郁样症状。
总的来说,本文发现社交隔离引起的抑郁和焦虑样行为,在酒精使用后这些负向情绪被进一步加重。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