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控避孕”技术来了!一次管一个月
来源:疯狂机械控 继避孕套和输精管切除术之后, 第三种可能的男性避孕方法诞生,它就是“磁控纳米避孕”。 时隔7年,继江苏南通大学医学院院长、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孙斐教授于2013年首次提出“纳米避孕”概念并被NatureMaterials报道后。 2021年7月,孙斐教授斩获新突破,其带领团队实现了磁热、可逆、无创靶向的男性避孕方法。
研究论文题为“Magnetic Testis Targeting and Magnetic Hyperthermia for Noninvasive, Controllable Male Contraception via Intravenous Administration”,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Nano Letters》上。江苏南通大学医学院学院青年教师丁伟华博士和博士生陈志川为共同第一作者;孙斐教授和丁伟华博士为共同通讯作者。
由于独特的磁热疗和磁靶向能力,氧化铁纳米颗粒 (IONPs) 已被探索为用于靶向药物递送和肿瘤治疗的新兴治疗诊断平台。此外,IONPs 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它们可以降解为体内溶酶体释放铁离子,然后被生物体代谢。 受“纳米避孕”概念和IONPs 优异的理化性质的启发,研究人员进一步利用IONPs独特的磁热效应、磁靶向性和可降解性,测试了分别涂有聚乙二醇 (PEG)和柠檬酸(CA)的氧化铁纳米粒子。它们是可生物降解的,可以用磁场引导和加热起到男性避孕药的作用, 有望用于可静脉注射实现无创、靶向的雄性避孕新策略。
最终,研究人员发现,静脉注射并在外部磁场导航下,粒径尺寸为100nm的、经柠檬酸修饰的IONPs (CA@Fe3O4-100)中是实现无创避孕的最佳理想热剂。研究人员将重复剂量的柠檬酸涂层纳米颗粒注射到小鼠的血液中两天, 用磁铁将纳米材料引导到睾丸,然后在该区域施加交变磁场 15 分钟。 研究结果表明, 纳米颗粒将睾丸加热到40℃ (104 华氏度),使睾丸收缩并抑制精子发生, 从而导致小鼠在治疗后 7天内无法生育任何幼崽。同时,由于纳米颗粒对细胞无毒且可生物降解,在治疗30-60天后会逐渐从体内清除,小鼠的生育能力又会逐渐恢复。 在第 60 天时,它们恢复了每只怀孕雌性大约 12 只幼崽的生育能力。 总之,该研究开发出一种磁性、可生物降解的纳米材料,并 提出了一种安全有效的通过静脉给药的无创、靶向和可控的男性避孕方法,可降低小鼠生育幼崽的可能性至少 30 天。 这项研究为雄性避孕提供了新思路,这也是孙斐教授团队在纳米避孕领域取得的又一重大突破。
声明:本微信注明来源的稿件均为转载,仅用于分享,不代表平台立场,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尽快联系我们,我们第一时间更正,谢谢!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