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捏皮肤的方法是:左手拇指、示指相距 5~6 cm,提捏皮肤成一皱褶,右手持注射器以执笔姿势,于皱褶最高点垂直穿刺进针。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thromboembolism,VTE) 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in thrombosis,DVT)和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thromboembolism,PTE)。《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人治疗规范的专家共识(第2版)》和国内外相关指南或证据总结中均指出,抗凝治疗是 VTE防治基础。临床护理实践中,抗凝剂皮下注射易导致注射部位皮下出血,同时伴有局部疼痛,降低了患者用药依从性,影响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和信任感。
临床常用的皮下抗凝注射剂
、
预灌式注射器由玻璃针管(中性玻璃)、活塞(橡胶)、针帽(橡胶)、推杆和/或注射针组成,其优势在于有完好密封的包装系统、高精度微量灌装,剂量准确,应用方便。目前,预灌式抗凝剂均为带注射针产品,针头长度和外径较普通 1mL 注射器短小,安全性高、耐受性好。
抗凝剂注射前排气易致针尖药液残留,由于其特有的药理作用,有诱发并加重注射部位皮下出血可能。目前,临床上常用抗凝剂多为预灌式注射剂型,针筒内预留0.1m1空气,可在注射完毕刚好填充于注射器乳头和针梗内,使得针筒和针梗内无药液残留,既保证剂量准确,又避免针尖上附着药液对局部皮肤的刺激,减少局部瘀斑、硬结发生。因此专家共识指出,推荐采用预灌式抗凝针剂,该针剂注射前不排气,针尖朝下,将针筒内空气轻弹至药液上方。
另外,成人皮下组织厚度可因性别、身体部位和体重指数不同有很大差异。中国人群皮肤与皮下脂肪厚度情况与其它国家类似,皮肤平均厚度:上臂 1.91 mm,腹壁2.47mm;皮下脂肪平均厚度:上臂7.23mm,腹壁12.14 mm。因此,无论是上臂还是腹壁注射,均建议提捏皮肤穿刺。不同注射部位药液吸收速度不同,依次为腹部>上臂>大腿>臀部。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告知删除)
具体捏皮肤的方法是:左手拇指、示指相距 5~6 cm,提捏皮肤成一皱褶,右手持注射器以执笔姿势,于皱褶最高点垂直穿刺进针。注射过程中采用推注时间为10s,然后停留10s 的方法,再快速拔针,可明显减少注射部位皮下出血发生率和出血面积。共识还指出,拔针后无需按压。如有穿刺处出血或渗液,以穿刺点为中心,垂直向下按压3~5 min。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告知删除)
上海市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
(刘娟 汪玲怡 风海燕)
参考文献
李燕,莫伟,葛静萍.抗凝剂皮下注射护理规范专家共识[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9,28(08):709-716.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