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济医院报》是仁济人共同的精神家园,在即将迎来院报第500期之际,特组织“《仁济医院报》见证我的成长”主题征文活动。我们由衷地希望职工能积极参与本次征文活动,书写您与《仁济医院报》不为人知的幕后故事。
导语
《仁济医院报》于1997年正式创刊,由原卫生部部长陈敏章为院报题写报名,延用至今。一路走来,《仁济医院报》始终致力于传承百年仁济文化,反映职工和患者呼声。办报质量随着医院的发展变化不断提升,成为记录医院发展、展示医院形象的一张生动名片。
《仁济医院报》是仁济人共同的精神家园,在即将迎来院报第500期之际,特组织“《仁济医院报》见证我的成长”主题征文活动。我们由衷地希望职工能积极参与本次征文活动,书写您与《仁济医院报》不为人知的幕后故事。
在此,院报编辑部向关心《仁济医院报》发展的各级领导、全院职工、媒体朋友、社会各界与热心读者长期以来的支持、关心和鼓励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文 | 李佳
2021年最高频的词汇可能除了测核酸,还有脱口秀大会第四季。而创始人李诞说:“脱口秀就是通过表演,把你真实的价值观分享给观众,真诚是第一位的。”
作为正变得日益稀少而珍贵的报纸,《仁济医院报》通过文字分享真诚和价值观,一路走来,已经历了24个春秋。在10年前加入仁济大家庭的时候,我有幸成为《仁济医院报》的特约记者,撰写专题采访,从此便有幸走近仁济的偶像们,并拥有了许多美妙而感动的时光。
2011年,在仁济医院器官移植中心成功实施1000例肝移植手术之际,我采访了夏强教授和他的肝移植团队。坚毅的肝移植少帅从零起步,仅仅5年,便完成了占全国半数的婴幼儿活体肝移植和上海三分之二的成人活体肝移植,肝移植手术量连续3年居上海地区首位,移植中心硕果累累。我参加了晨交班,术前讨论,参观了病房,感动于“仁心、慧术、愚情”的理念,感染于仁济移植事业的蓬勃生机,写下《移植军团:在使命与激情中成长》。
2012年,马雄教授作为中国地区的唯一代表,正式加入只有50余名成员的国际自身免疫性肝炎小组IAIHG,并应邀进行专题报告——《中国自身免疫性肝炎的临床研究》,仁济在世界自身免疫性肝病领域崭露头角。“从此,中国不仅仅只是个病毒性肝炎的大国,中国有了自己的自免肝。”我走进马老师的实验室,聆听他的临床和科研之路,写下感悟——《马雄:做一名卓越的临床研究者》。
2018年,我参加了头颈外科的大查房,听到王家东教授对病人的悉心开导和妙语如珠。在他的引领下,甲状旁腺切除术的成功率从70%升高到95%以上;“保喉术”成为国内头颈外科喉癌治疗的学术热点;头颈外科和兄弟科室联手打造无数生命奇迹……他说: “我是一个简单乐观的人,用一颗善良的心对待别人,每天开心就好了。”于是,我写下《他的笑容,别样温暖》。
仁济建院170周年之际,我采访了两位大师——欧阳仁荣教授和陈顺乐教授,作为我国血液病领域和风湿免疫领域的领军人物,两位教授将自己的医学人生娓娓道来,并把厚望寄予有为的仁济青年。于是,我写下《欧阳仁荣:大医精诚》和《陈顺乐:举长矢兮射天狼》。
这样美好的人物和故事,还有很多……献身肿瘤研究事业的顾健人院士,星夜驰援的援鄂医疗队,授人以渔的援滇医疗队……我想我是幸运的,因为我握住了他们的手。
《仁济医院报》让我近距离看到这些仁济优秀人物的代表,看到他们不懈的努力和熠熠的光芒,而这光芒背后,是仁济医院177年来的厚重积淀,是几代仁济人的执着信仰,是传承,是发展,是创新,是精勤不倦,是大爱无疆。而我们,将会追随这些精神领袖们,为从优秀到卓越而努力。
2013年4月,仁济医院对口支援云南省县级医院第6批医疗队返沪,三年的援滇医疗圆满结束。我用一阕词表达了对他们的尊敬和对仁济精神的理解——《一剪梅·援滇》:“无限江山无限峰,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同胞热血总情浓,浩浩浦江,皑皑玉龙。 苍生甘苦谁与共,难解痴爱,未改初衷。医心仁术济世穷,不是英雄,胜似英雄。”
今天,仁济官微已经渐渐替代并放大了《仁济医院报》的传播功能,而这份报纸,承载了我们的真诚,努力和价值观的报纸,将会继续成长。而我,我们,将和仁济一起,走过四季。
走向梦想。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