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就是发生不幸事件的概率。 风险是指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
什么是“风险”
风险就是发生不幸事件的概率。
风险是指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
国家卫健委网站发布《关于“医院感染上报机制、规范操作”有关问题的回应》,该《回应》称,我国2014年以来报告的医院感染现患率为2.3%-2.7%。根据相关文献报道,美国同期现患率为3.2%-4%,欧洲为5.9%。从数据上看,我国医院感染的发生水平与欧美国家大体相当,甚至略低一些。 国家卫健委表示,目前,各个国家和地区关于医院感染的监测对象,主要是住院治疗患者。血液透析患者大多属于门诊患者,对其中感染者的感染时间、渠道和发生机制判定相对困难。因此,除一些范围较小的专业性研究数据外,全球范围内普遍缺少类似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的数据。但是,血液透析相关感染暴发事件一直受到世界各个地区的高度关注,此类事件的数据信息相对容易获得。就目前的医学发展水平和感染防控能力而言,医疗活动中的获得性感染尚不能完全预防。目前,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主要以确定感染发病率控制值,或者要求医院感染发生率的下降水平不低于本国或地区的平均下降幅度,来进行管理和评价。防控重点是降低感染风险相对较低病例的医院感染发生率,以及有效防控医院感染暴发发生。
风险评估:在识别潜在危害后,对其危害发生的概率和严重程度的估计过程。
什么是“风险管理”
l 特定环境中,对风险因素识别后所采取应对措施的落实情况和效果评价。
l 风险评估+控制措施=风险管理
风险识别
l 根据本医疗机构自身特点进行风险识别
l 医院类型
l 服务人群
l 诊疗项目
l 医院环境
l 技术水平
l 监测数据
l …..
2、设立目标
l 据风险识别结果设立工作目标
l 减少无防护的病原体暴露
l 减少诊疗操作相关交叉感染
l 减少器械相关医院感染
l 降低特定医院感染发生率
l …..
3、风险评估小组成立
l 根据风险实别结果和工作目标,组建本院或本病区风险评估小组。
l 以相关科室医务人员为主要成员
l 医院感染管理科为指导
l 医务科协调护理、药剂、后勤保洁、供应室等相关科室共同参与
4、干预措施的执行
l 根据风险评估小组确立的工作目标和干预措施开展风险管理工作。
l 有效的干预措施
l 循证依据
l 有一定的可行性
l 强有力的执行力
5、效果评价及过程的通报
l 针对特定的风险管理目标,确立干预措施后并落实,对干预措施的效果及相关工作内容向全院通报。
l 干预措施是否有效?
l 是否出现新的问题?
l 相关医务人员对特定事件的了解和关注。
风险评估核心步骤小结
风险识别
仔细考虑医院所有的风险因素,地理环境,服务人群、监测数据
目标包括职业防护,诊疗过程中所涉及的感染防控
设立目标
风险评估
风评团队
风评团队涉及医院方方面面
制定干预措施并执行
措施执行
效果评价及
过程的通报
向医院通报评估结果和工作目标以及干预措施和效果评价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