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医疗人,用汗水和专业保护着每一个需要保护的生命,他们同心同德共同战疫,将“有温度的医疗”传递给每一位需要的人。
北京下雪的那天清早,
四周的山峰就被厚厚的云层缭绕,
灰蒙蒙的天空先是小雨淅淅沥沥,
转而中雨如瓢泼,
一天都没停歇。
傍晚时分,
直接迎来了北京今年的第一场雪,
还夹杂着4-5级的大风。
那一天,
已经是他们入驻密云隔离点的第五天了…….
11月1日晚,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接昌平区卫健委紧急通知,根据区社区防控组统一部署和当前的疫情形势,要求抽调多名医务人员入驻密云集中隔离点,执行现场支援、核酸采集等工作任务。接到通知后,院领导迅速统筹安排,由感控部王馨主任助理带队,组建了一支由17人组成的核心骨干医务团队,准备奔赴密云集中隔离点。
接到命令的第一时间,大家迅速交接临床工作,匆忙与家人离别,不顾身体疲惫,都想尽快赶到工作地点,为抗击疫情尽一份力量。后勤部迅速整理物资,用来保暖的羽绒服、方便食品都被打包装箱放在即将出发的车上。11月2日14点半,从四面八方赶来的团队成员整装待发。16点10分,团队到达密云集中隔离点。在经历工作任务和人员分配、流程操作培训等一系列准备工作后,他们正式上岗。截止11月8日18:00,他们所在的隔离点已接收隔离人员29人。
鼻咽拭子采集样本,相较于咽拭子阳性率可以显著提高,但还是提高了一定的取样难度,为了更安全且高效地完成核酸采集,富有这方面经验的RICU护士赵磊老师结合解剖学理论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的一些关键经验。
赵磊讲解并演示鼻咽拭子取样体位和要领
随着隔离人员的增多,核酸采集已成为每日工作的主要部分,已经采集好的样本每日10点前必须采集完毕,会有专人来取走。为了赶时间,当班的医务工作者只能早早出发为隔离人员采集核酸。虽然早饭已备好,但为了减少上洗手间带来的不便,早上饭盒里的粥或豆浆常常都是没打开的。
张梅香、陈宇、包睿洋和仲夏曦一早赶往隔离楼采集核酸
后防线也不轻松,感控部王馨组织高立品和赵磊两名护士专门为隔离点的全部安保人员进行培训,从感控意识到实际操作,从七步洗手到污染分区无不涉及。
感控部王馨为安保人员培训七步洗手法
中午时分,下起了中雨,赵欣护士长、孟超和石连杰一起更衣去接收新来的隔离人员。因为此时雨下得还较大,尽管隔离点为医务工作者配了雨伞,但考虑到要进的是污染区域,大家最终合计用垃圾袋替代雨伞,以减少不必要的物资浪费或污染。
赵欣、孟超和石连杰冒雨去接隔离人员
白天的忙碌使得大家很难面谈具体事物,微信是日常沟通的重要组成,而早晚一刻钟的小会逐渐成了他们不可或缺的例会。早晨明确分工强调注意事项,晚上总结一天的工作,整理发现的问题,布置下一步工作。
来自不同部门的17个人,他们原本互相之间并不熟悉,而在这短短的5天内能做出高效的协作,这离不开他们过硬的专业技术,更有赖于他们有着共同的目标:尽快终结这轮疫情。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是北大医疗产业集团的旗舰医院,自新冠疫情以来,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医疗队都是第一时间冲锋在前。2021年7月底,北京大学国际医院49人支援昌平区;10月,前后30名医务工作者支援一线核酸采样;11月初,17人组成的医务团队再出发……这些北大医疗人,用汗水和专业保护着每一个需要保护的生命,他们同心同德共同战疫,将“有温度的医疗”传递给每一位需要的人。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