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名未成年医学生因抗疫感染事件,国卫健委点名批评!
叫一声“英雄”也不能掩盖事情的违法本质和地方官员的失职。
来源:医学之声
近日,甘肃省天水市出现3名未成年医学生因抗疫而感染新冠肺炎备受关注,人们在破防感动的时候也理性质疑医学生上一线的做法。
11月2日,国家卫健委全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视频会议中,郭燕红监察专员强调:不具备资质的医学生不能从事医疗技术工作,可做辅助性工作。甘肃组织了3000多名学生开展核酸采样检测,直接参与的600多人,可以调集省内其它地市力量,或者省际力量,但不能调动学生,这是常识!核酸采样是高风险!这个问题调查清楚后,全国通报!
感染的医学生培训时长不足一小时
10月29日,甘肃省天水市报告新增3例确诊病例。他们均是天水市卫校的学生,年仅17岁,确诊前作为志愿者,参加了核酸采样工作。
10月30日,甘肃省天水市公布了他们的活动轨迹。其中一名学生从17:30分开始参加核酸采样培训,18:10乘坐大巴车前往社棠镇政府,培训时长不足一个小时。
(图源:甘肃发布)
让人不禁怀疑,短短一个小时的培训就能够让一个在读医学生熟练掌握离核酸检测采样的技能吗?
参加核酸检测是需要长时间的培训
如果说人类的知识是一片浩瀚的海洋,那么医学的深度可以说是深不见底。即使是临床医护人员,在参加核酸采样和检测工作时,也需要经过大量的学习和长时间的培训。
而这三位未成年医学生,只培训了短短40分钟时间就去参加核酸检测采样任务。即便是成年的医学生也不行!与非医学的人相比,医学生顶多是多点医学知识和医学思维,但和临床医护人员相比还是差得远。
核酸检测必须有临床经验的医生才能做,即便是有经验的医护人员也要经过多次培训,光穿脱防护服至少练10遍才能熟练。在这短短40分钟的培训,医学生能熟练穿脱防护服吗?如果不熟练就可能会导致存在防护漏洞风险,怎么能安排这三位未成年医学生去做核酸采集这样高风险工作呢?而且检测至少要连续做一小时才能熟练,否则测了也白测,因为棉签位置不到位,根本就测不出来。
回看一下当时的视频,采集核酸的医学生把护目镜戴在脑门上,意味着眼睛是完全暴露的。这足以证明他们还不够专业,缺乏足够的培训!
(图源:微博视频)
因此,不仅一线核酸检测不能用医学生,而且抗疫志愿岗位一线也不能用。这里的一线指社区街道核酸检测时在现场做信息采集的岗位、核酸检测现场维持秩序的岗位、上门为黄码人员采核酸的医护人员助手岗位等等。这种岗位但凡有个志愿者中招,后果都很严重。更何况是未成年的医学生,他们本身也是被保护对象,未成年的医学生真的不该来这危险的地方。
医学生可以去打流调电话,可以去打印试管码采集箱码,也可以去帮忙搬东西清点捐赠物资等等,但就是不能上最前线的战场。
我们远还没到需要动用孩子们上战场的时候,等他们长大后,自会轮到他们接力去守护更需要被守护的人,而不是现在!
如果医护不够用,领导可以请求其他地方派员支援。而派未成年的卫校学生去抗疫一线,从法理、伦理上都是不合理的。
17岁的英雄?!
我们知道,这群医学生一定是怀着激情,热情和勇气踏上抗疫一线的,他们肯定天真地认为自己上了就可以让家乡的人少受病痛的折磨,可没想到自己低估了新冠病毒的威力,其中三位想要保护别人的少年却让自己受了伤。
然而没想到这三位医学生感染后迎来的是屏幕背后键盘侠的质疑和指责。不要鼓吹他们是英雄,他们的行为是不理智的,不对的……
除了质疑和指责的,还有为此大唱赞歌的。有一些媒体和自媒体进行大量正面报道,例如:《3名17岁学生确诊!网友:是我们的英雄》。他们将一起令人痛心的悲剧和事故生生演奏成了一场正能量的凯歌!把17岁,英雄......这些词放在一起总觉得哪里不对。在没有足够防护和经验的情况下,未成年人允不允许被派往这些高危险的岗位呢?哪怕是卫校学生主动请战,也不能罔顾《未成年人保护法》。孩子没有错,错的是那些把这群勇敢却还需要被保护的医学生送上一线战场的人,叫一声“英雄”也不能掩盖事情的违法本质和地方官员的失职。
就在10月31日,甘肃天水卫健委主任陈克孝、疾控中心主任吴毅中因抗疫不力被免职。真是大快人心,这些人就应该被撤职!
感谢卫健委领导的拨乱反正,让像医学生这样的支援者今后得到生命安全的保障!愿今后不再听到支援者感染的消息了!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