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调整下,跨国药企人事开始流向本土药企。
行业调整下,跨国药企人事开始流向本土药企。
近期,医药行业高管变动频繁,动态不断,其中包含多位具备丰富跨国药企经历的高管转投入职本土药企。
在全球医药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本土药企的“抢人大战”已经拉开帷幕。新的高管上任,意味着新的模式、新的风格,然而本土药企能否适应跨国药企的招数,到底会风生水起还是水土不服呢?
外资高管转战本土
近日,阿斯利康前中国副总裁、及县业务部负责人杜浩晨,官宣将于11月18日入职百济神州,担任广阔市场负责人。
跨国药企高管离职进入中国本土企业,并非是这几年罕见的情况。据相关统计,2020年在跨国药企离职的研发人才中,有30%的人才加入本土医药企业和生物科技企业,这一比例较2017年(15%)上升了一倍。
9月22日,阿斯利康原东区RGM、销售顾问委员主席张岸巍离职,加入罗欣集团,担任创新药直营业务销售总经理、集团副总裁。
8月3日,罗欣药业发布公告,宣布原阿斯利康中国消化及全产品拓展业务部总经理董莉君入职为副总经理,同时担任公司执行副总裁、首席运营官(COO)职务。
7月下旬,美迪西宣布,任命戴学东博士为美迪西国际研发服务部执行副总裁。在加入美迪西之前,戴学东曾于西安杨森、辉源生物科技、GSK、Xenoport等国内外知名药企及CRO担任高管。
从入职信息来看,多数跨国药企高管进入本土药企多数以创新药企为主,这也反映出国内创新药企的快速发展与崛起。
随着创新药企的涌现,在市场和资本的呼声下,同时也在产品上市的需求下,需要具备丰富经验的人才,把关产品的上市、营销等多个环节。与此同时,在“出海潮”的影响下,需要本土药企选择熟悉海外背景的人才,负责药物研发或海外临床开发战略的执行。可以说,无论前期研发还是后期运营,本土药企都亟需人才,拥有成熟经验的跨国药企高管们成为了不二选择。
在现阶段全球产业格局、人才和市场占有率的背景下,跨国药企人才流动未来仍会持续,两者之间的格局分配也正在改写。
入职4个月,外企高管“水土不服”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跨国药企高管并非能在本土药企内“大展拳脚”。
11月3日,君实生物向员工正式宣布,因个人发展原因,首席商务官钱巍已于近日向公司提出辞职,最后工作日为2021年11月12日。距离钱巍加入职业生涯中第一家内资君实生物不过4个月的时间,突然离职的消息也在业界引起了不少关注。其实,前两任君实生物销售负责人任职时间也并不长,分别是2年和1年。
3年前,君实和信达率先商业化PD-1。然而,据业界透露,由于君实销售团队规模较为保守,导致2019年销售表现与信达拉开了差距。不过,这一差距在随后两年的时间内逐渐扩大,带给首席商务官的压力也随之增加。
从职位责任来看,君实生物的首席商务官需要全面负责管理君实生物销售团队、策略市场部、市场部、肿瘤产品医学事务部、销售培训部等。与跨国药企的细分化、系统化不同,在本土药企的大框架下所负责的则更为全面、概括。
同时,跨国药企经过百年的经验、资本积累,拥有丰富的市场推广和培训经验,而本土药企虽然在大环境支持下发展前景可期,但是在营销技巧和节奏上仍存在不足,将前期遗留下的压力持续累积,却急于结果。
如何弥补差异,成为了很多本土药企头疼的问题。归根结底,本土药企若要在市场中与跨国药企相抗衡,除了在创新产品上加码之外,更需要明确市场战略,搭建细化的内部架构。
参考文章:
[1] 赛柏蓝:《默沙东中国前CEO,被这家药企挖走了?!》
[2] 制药网:《跨国药企高管流入本土企业成趋势》
[3] E药经理人:《君实3年3换商业化负责人 商业化人才为何在Biotech待不住?》
[4] 趣学术:《药企合规转型:药代费用清零,销量下滑20%后……》
[5] 趣学术:《用辉瑞的人去打赢辉瑞,可能吗?》
来源:思齐俱乐部 整理:Janessa 排版:Joyce 责编:Adam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