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早会的时候,我把情况如实作了汇报。主任也没说什么,只是让把缺少的管子补上。显然,她也觉得这根管子的费用只能科里出了。
前几天的一个夜班,再次碰到让我非常无奈的事:去参与抢救,人没救过来,却搭进去一根管子。
事情是这样的:
半夜,我正在迷迷糊糊中努力睡着觉。我知道,说不行什么时候就来急诊、就来抢救了。因此,一定要尽量养足精神。但是,越是强迫自己睡一会,越是睡不着。
正在床上翻来覆去的时候,电话铃响了。没多想,一骨碌就爬了起来。一看号码,是急诊科打来的。那头说:一会有一个需要插管的伤者,据说已经没有呼吸心跳了,急救车上的同事正在全力做着胸外按压。没多想,穿上大衣,拎起插管箱就往外跑。
到了急诊科,伤者也正好被推进来。
不由分说,大家各自分工开始抢救:护士立即为伤者建立静脉通路,急诊科医生立刻为伤者检查伤情。作为麻醉科,首先关注的就是呼吸和循环。
看到顺着嘴角往外冒的血泡、面如死灰的脸色、毫无动静的表情,我知道情况很严重。于是,我一边喊“继续按压”、一边抄起气管导管和喉镜准备插管。
打开口腔之后,情况远比我想象的要糟糕:血液、分泌物、可能的反流物混杂在一起。同时,我也留意到,伤者口腔的黏膜已经白了。这说明一个大问题:要么失血过多,皮肤、粘膜的血管过度收缩导致;要么就是心跳停太久了。未见到明显血迹的情况下,我更倾向于第二种。虽然视野不清晰,但插管对麻醉医生并没有什么问题。管子插上后,我又立即为伤者连接各种检查设备。
连接好心电图后,果然如我所料—直线。心电图上,没有了任何生机。
这一点,从护士打点滴的过程中也能够验证:针尖刺进去后,虽然也能看到回血,但血液的颜色非常深,几乎就算黑色的。
门外,一个衣衫褴褛的老太太呆坐在地上,面无表情。看那眼神,可能心里正在期盼老伴能挺过来吧。
此时,我们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和她解释。
临床上,心跳骤停后30分钟无复苏迹象,就可以认定抢救无效,就可以考虑和家属沟通放弃抢救了。
虽然同情,但事实摆在那里。无效的抢救,也不可能一直持续。
在我们把消息告诉她的过程中,她全程都没有说话。末了她问:大夫,啥时候能出院啊?
很显然,她完全没听懂我们的意思。问她有没有亲人在,她摇了摇头说:女儿意外去世了,就剩下他们老两口了。这边,我们继续抢救;护士长那边,继续和她解释目前的情况。终于,在又一番沟通后,她明白人救不过来了。
她没有哭喊,只是堆在地上默默流泪。任凭我们在说什么,她都没有反应。
无效的抢救不可能再继续,我们停止了抢救。刚刚插进去不久的气管导管,又被我拔了出来。
回麻醉科的路上,我心情非常糟。为了应对不可预知的夜班,我只能努力克制,尽快让自己恢复正常。
把插管箱放回原位的时候,我意识到一个问题:气管导管的费用还没收费呢!
转念一想:明天早上再说吧。
第二天早上,打电话问急诊科。急诊科同事说:没交费,人已经拉走了。费用是收不上来了,让我们自己想办法吧。
这样的回答,是在预料中的。看到伤者和老伴的生活条件以及无儿无女,人又不在了,大概率是交不上费用的。
想想没多少钱,我只能自己解决了。
开早会的时候,我把情况如实作了汇报。主任也没说什么,只是让把缺少的管子补上。显然,她也觉得这根管子的费用只能科里出了。
其实,这种情况是非常常见的。真的希望,有一天能有一个好的机制,让医生和患者都不再为难。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