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这种油看到了千万别买!这样吃油才更健康

2021-11-29 18:50   邵逸夫医院

油是制作美味的必备品 但油的品种繁多


“柴米油盐酱醋茶”

是制作美味的必备品
但油的品种繁多
花生油、玉米油、菜籽油、大豆油、调和油
……

在挑选方面很多人都会有疑问
不同种类的油有什么区别?
什么油才是好油?
用油又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呢?
今天就带你分析一下食用油



植物油和动物油


1.常温处于液态的植物油:比如大豆油、花生油、菜籽油等;

2.常温下呈固态的动物油:比如猪油、黄油等。

大部分植物油比动物油更健康。

因为植物油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单不饱和脂肪酸具有抗氧化、降血糖、调节血脂,降胆固醇等作用;多不饱和脂肪酸具有减低胆固醇,调节血液粘稠,提高脑活力等作用。

动物油则以饱和脂肪酸为主,过量摄取会增加动脉硬化的风险。

要注意的是:椰子油、棕榈油虽然是植物油,但是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而鱼油作为动物油脂,却含有大量不饱和脂肪酸。


不同种类的油的区别



花生油,颜色呈淡黄清亮,具有非常高的气味辨识度。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煎炸、炒炖、凉拌都适合。


玉米油,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值得注意的是,玉米油因为不耐高温,不适合煎炸,更适合快速烹饪。



大豆油,色泽较深,有特殊的气味——“豆腥味”。大豆油含有相当于玉米油的不饱和脂肪酸。但因其含有较多的亚麻油酸(5~9%)易氧化变质产生“豆臭味”,保质期相对较短。大豆油在高温下不稳定,也不适合煎炸等高温烹饪。


菜籽油,传统菜籽油颜色呈深黄色,油的粘度较高,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一般,含有的含量较高。现在已经实现了油菜“双低”品质改良,因此可以选用低芥酸菜籽油。


橄榄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煎炸、炒炖、凉拌都适合,适合三高人群


猪油、鸡油、黄油:香气浓郁,但是饱和脂肪含量较高,不适合三高朋友食用。


调和油是根据不同的需要,将两种及以上精炼后的油脂(如花生油、大豆油、菜籽油、棉籽油、玉米油等)按比例调配而成。选择调和油要看它的营养标签,各种脂肪酸配比是不是合理。



关于食用油的一些疑问


价格贵的食用油更好吗?

购买食用油的首要标准应该要看油的脂肪酸构成,不要单纯依靠价格来判断油的品质。只要产品合格,都可以放心选用。


土榨油的营养价值更高?

食用油的加工方法基本有三种,分为浸出、压榨和土榨法。但是由于土榨油往往没有经过严格的检测,所以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比如残留致癌的多环芳烃和农药,甚至还会有黄曲霉毒素,这些都会增加危害健康的风险。在正规商场购买经过安全检验的食用油可以很好的规避风险,切勿盲目选择土榨油。

食用油的等级越高越好?

不一定。食用油的级别是根据食用油的精炼程度划分的,精炼程度越高,级别越高,其有害成分的含量可能就越低,但精炼的过程也会导致营养成分的流失。因此,只要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均可放心购买




关于食用油的注意事项


定期更换油的种类


不同种类的植物油脂肪酸构成不同,营养价值也不同。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应经常更换烹调油的种类,在替换食用油时选择种类差异较大的。


注意控制油温


目前市场上所售的食用油基本都属于精炼食用油,烟点较高,因此当油冒烟时油温已经很高了。油温过高不仅会产生致癌物苯并芘,而且还会破坏食物本身的营养物质。



植物油和动物油脂合理搭配


动物油脂含有较多的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易诱发心血管疾病。日常生活中,正常的肉类摄入基本能满足人们对饱和脂肪酸的需求,因此建议多选用植物油,而素食者则需要额外补充饱和脂肪酸。


每天摄入食用油的量


根据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的推荐,一般每人每天25~30克。尽量用煮、蒸、焖、炖,使用定量油壶等以减少用量。


注意食用油储存方式


食用油包装未开封前,未经暴晒的植物油的保质期为18个月,开封后应该在3个月内吃完。存放时要远离热源,分装瓶选用带颜色的,从而使其避光、避热、隔绝空气,延缓食用油的变质。一旦有哈喇味说明食用油氧化严重,不饱和脂肪酸氧化会产生氧化产物对人体健康有害,破坏维生素,因此不能再食用。



来源:科普中国、邵逸夫医院 营养科

审核:邵逸夫医院 营养科

经邵逸夫医院综合编辑整理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食用油,植物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大豆油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