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沉默的杀手”胆囊结石

2021
11/05

+
分享
评论
北京天坛普华医院
A-
A+

一定要警惕“沉默的杀手”——不痛的胆囊结石,准确判断其罹患胆囊癌的风险。

胆囊癌是指发生在胆囊内的恶性肿瘤,是较常见的胆道恶性肿瘤之一。胆囊癌虽然发病率不高,但其预后非常糟糕,5年生存率不到5%。



胆囊癌具有以下几个临床特点


  • 恶性程度高:容易出现远处转移,比如肝脏等。

  • 病程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而不易诊断。

  • 对放化疗不敏感,缺乏靶向治疗药物,这些临床特点导致胆囊癌总体预后很差。


由于胆囊癌患者早期缺乏特异性表现,大部分患者都把上腹部疼痛等不适归咎于“胆囊结石”而听之任之,等出现黄疸、腹水等症状时往往提示晚期胆囊癌。

临床中诊断为胆囊癌的患者多为中晚期胆囊癌,大部分患者都因肿瘤扩散或转移而无法行根治性手术。进展期胆囊癌病人平均生存时间仅为6个月,但早期胆囊癌行根治性手术后5年生存率约30%。

所以,早期发现和早期诊断是改善胆囊癌预后的重要措施之一。


胆囊癌高危人群

如何在胆囊结石患者中找出那些易患胆囊癌的高危患者,并预防性切除胆囊是至关重要。胆囊癌高危人群主要包括具有以下几个因素:


胆囊结石


胆囊结石患者患胆囊癌的风险是无胆囊结石人群的13.7倍。在胆囊结石患者中,单个结石直径>2 Cm者患胆囊癌的风险是直径


胆囊息肉


临床上真性胆囊息肉其实并不多,绝大多数胆囊息肉为假性息肉,多为胆固醇结晶和炎性息肉,无癌变可能。

真正的胆囊息肉是指绒毛状腺瘤,可以癌变,临床上要密切注意。胆囊息肉具有恶变倾向的特征如下:(1)息肉直径>10 mm;(2)胆囊息肉合并胆囊结石、胆囊腺肌症等。


胰胆管汇合异常


胰胆管汇合异常是一种先天性畸形,丧失Oddi括约肌控制功能,胰液逆流入胆囊,引起黏膜恶变,在组织学上多表现为乳头状癌。


肥胖症和糖尿病


肥胖与多种消化道恶性肿瘤相关。肥胖症者可明显增加胆囊癌发病率,其BMI每增加5 kg/m2,女性患胆囊癌风险增加1.59倍,男性增加1.09倍。肥胖症引起的代谢综合征可增加患胆囊癌的风险,如糖尿病是形成结石的危险因素,糖尿病与结石协同促进胆囊癌的发生。


年龄和性别


胆囊癌偏好女性。女性发病率较男性高2-3倍。胆囊癌发病率随年龄增加呈上升趋势,60岁以上的胆囊炎病人癌变率急剧增加,占总病例的70%~85%。胆囊癌发生的平均年龄为62~65岁。


胆囊癌家族史


胆囊癌患者的直系亲属的易感性明显升高,是普通人群罹患胆囊癌风险的数倍,但不像乳腺癌那样有明显的家族遗传倾向。


大家一定要谨记:无症状 ≠ 无风险


“不疼的”胆结石有时候更要命!


对于那些存在胆囊癌高风险因素的患者还是要积极手术。


对于胆结石来说,最可怕的不是它让人腹痛、背痛、发烧,而在于它癌变难以被早期发现,有些胆囊癌患者甚至从来没有出现过任何不适症状,在长达数十年中错失治疗良机。


所以,一定要警惕“沉默的杀手”——不痛的胆囊结石,准确判断其罹患胆囊癌的风险。

(以上文中图片均已获包图网授权)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胆囊结石,胆囊息肉,恶性肿瘤,胆囊癌,胰胆管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