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多份医疗器械订单明确指出,拒绝进口产品。
图片来源:摄图网 湖南省多份医疗器械订单明确指出,拒绝进口产品。
| 来源:赛柏蓝器械 | 撰稿:张安
招标明确:拒绝进口
近日,湖南省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平台发布中标公告,公告显示,此次采购涉及彩超机采购130台、DR采购105台、救护车采购105台、血球计数仪108台、全自动生化分析仪120台、呼吸机200台。总计793台医疗设备,中标金额达到7058.55万元。
数据显示,此次彩超招标分为两个包,其中蓝韵影像和迈瑞中标。 其中蓝韵影像中标70台,单机价格9.5万元;迈瑞中标60台,单机价格为8万元。 DR采购也分为两个包,分别由蓝韵影像和万东中标 ,分获55台、50台订单,中标价格分别为19.8万元和20.66万元。 救护车订单由福田和安稳中得, 分别为70台和60台,单台价格分别为17.8万元和16.5万元。 血球仪由迈瑞和帝迈生物中标, 分获58台、50台订单,单机价格为2.3万元和2.52万元;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别由德荣生物和特康中标 ,分获65台和55台订单,单机价格为4万元和6.49万元; 呼吸机则全部由斯百瑞中标 ,单机价格为3.396万元。 值得关注的是,在采购要求中明确指出,此次采购拒绝进口产 品。 无独有偶,今日发布的《高清医用内窥镜摄像系统等设备招标公告》《多排螺旋CT采购项目公开招标公告》等三项医疗设备采购招标公告,也同样提出,拒绝进口产品。
另外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中标设备价格与早前采购价格相比,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以迈瑞医疗的彩超与血球仪为例,其中标价格相比2019年,同型号产品降价幅度都超过了20%,其余产品也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换句话说,集采国产化,不仅仅是有利于医疗器械生产商,对于医疗机构而言,其设备采买压力也在下降。
顶层设计,频繁布局
近年来国家在推动医疗器械国产化的政策布局上极为频繁。 早在2015年,国家推出的《中国制造2025》计划中明确指出,2020年,县级医院国产中高端医疗器械占有率达50%,到2025年占比达到70%。同时,国产核心部件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60%,2025年达到80%。 其中,核心产品涉及医学影像设备,临床检验设备,健康监测、远程医疗和康复设备。 次年10月,国家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指出,加强高端医疗器械等创新能力建设,加快医疗器械转型升级,提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医学诊疗设备、医用材料的国际竞争力。 今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国产药品和医疗器械能够满足要求的,政府采购项目原则上须采购国产产品,逐步提高公立医疗机构国产设备配置水平。 6月,新修订的《医疗器械管理条例》正式实施。条例中指出,将医疗器械创新纳入政策发展重点,加快推进医疗器械产品进口替代。 据众城医械大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21年6月底,全国医疗器械国产产品数量达到199469件,较2020年底增长10.0%。其中,Ⅰ类产品115331件,增长14.2%;Ⅱ类产品72357件,增长4.5%;Ⅲ类产品11781件,增长5.6%。 另一方面,截至6月底,二级类别国产化率超过50%的医疗器械注册产品数为1523件,较2017年的518件同比大幅上升。 有分析人士指出,目前在IVD生化诊断、监护仪、冠脉支架等领域,我国已基本实现国产替代。
推动替代,多省份行动
近年来,国家积极推广医疗设备国产化,而除了国家的顶层设计要求之外, 各地方也积极探索,明确限制进口医疗器械,以推进国产医疗设备市场占有率。 作为医改的排头兵,安徽省医保局曾于去年12月就全省乙类大型医疗设备集采征求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发挥规模效应,以量换价, 鼓励采购国产设备,市县级以上公立医院,第 2 台及以上大型医疗设备配置,在实际执行落地时原则上全部选择国产;市县级以下的公立医院首台配置就要选择国产。 2019年,广东省卫健委印发《广东省 2018-2020 年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和技术评估标准(试行)的通知》,通知指出,鼓励公立医疗器械使用单位优先配置国产自主品牌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逐步提高国产医 用设备配置水平。 2021年以来,浙江省、广东省、四川省均发布最新“进口医疗设备采购清单”,为国产设备推广创造利好条件。 例如,在今年2月,浙江省财政厅公布了《2021-2022年度全省政府采购进口产品统一论证清单(医疗设备类)》, 浙江省可采购进口医疗设备有195种,较2019年的215种减少20种。 广东方面则更为大刀阔斧,广东省卫健委于3月发布《关于2021年省级卫生健康机构进口产品目录清单的公示》显示,广东省仅有46种医疗设备可选择采购进口产品,较2019年的205种减少77.56%。 4月份,四川省政府采购网公布《省级2021-2022年政府采购进口产品清单论证意见公示(医疗卫生设备类)》显示,仅有59种医疗设备可选择进口产品。 政策利好的推动、企业逐步加大创新力度等多方因素的共同作用,在医疗行业出现更多的领域国产替代的那一天,当在不远。 附: (图片来源:医疗器械经销商联盟) - END -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