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应用潜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方法对针刺伤中锐器处置环节进行干预,分析在某项操作程序中可能出现问题的环节,在问题出现前就采取一定的措施。
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可发生在诊疗工作的全过程,分为感染性、放射性、化学性职业暴露及其他职业暴露。其中最常见的是感染性职业暴露。本文应用潜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方法对针刺伤中锐器处置环节进行干预,分析在某项操作程序中可能出现问题的环节,在问题出现前就采取一定的措施,以降低或避免针刺伤发生率。
方法:
在职业暴露监测过程中,通过组建专业的 FMEA 团队,分析锐器处置流程,找出潜在失效模式,计算风险优先数值(risk priority number,RPN)以及优先干预因素,针对高风险因素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并落实。
结果:
实施潜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前,排前三位的失效模式依次是:丢弃针头时手未拿捏针柄位置(A);暂时盛装和整理锐器的容器未放置在合适的位置(B);与同事之间配合不默契(C)。实施潜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模式后,“A”的 RPN 值从 184.71 降低到 45.50,“B”的 RPN 值从 177.13 降低到 52.18,“C”的 RPN 值从 163.47 降低到 25.13,其他 6 个失效模式的 RPN 值也明显降低,前后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1);发生在锐器处置环节的利器伤发生率由干预前的 1.94%(15 例)下降到干预后的 0.65%(5 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潜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方法在锐器处置环节的应用,有助于减少针刺伤的发生。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