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短暂颈动脉周围炎症(TIPIC)

2021-10-31 16:01

颈动脉痛(Carotidynia)是Fay在1927年描述的一个临床实体,其特征是颈动脉分叉处的压痛和疼痛。

颈动脉痛(Carotidynia)是Fay在1927年描述的一个临床实体,其特征是颈动脉分叉处的压痛和疼痛。最初列为特发性颈痛综合征。1988年HIS对Carotidynia提出的定义是:1,颈动脉上至少有以下症状之一:压痛、肿胀和搏动增加;2,通过适当的方法排除颈动脉结构损害;3,14天内颈部和头部神经痛;4,颈部和颈部疼痛,可能放射至头部。

与其他原因导致的颈部疼痛,临床症状几乎相同。颈动脉痛临床上常被误诊为甲状腺炎、偏头痛、颈动脉瘤、颈动脉夹层、血管炎、头颈部炎症或肿瘤、唾液腺炎、颞下颌关节综合征或颈关节炎等等。后来在2004年被作为一个独立的实体被移除。2017年7月来自法国的A. Lecler等在AJNR上公布了他们的研究结果,探讨颈动脉痛的影像学特点。直至2018年再次更新,提出了新的概念和定义:

 短暂颈动脉周围炎症(TransIent Perivascular Inflammation of the Carotid artery, TIPIC)综合征诊断标准:

1,颈动脉上面急性疼痛,合并/不合并向头部放射,

2,影像学发现偏心型血管周围浸润,

3,影像学排除其他血管或非血管疾病,

4,14天内自发或抗炎治疗治疗后改善。

一项次要标准:内膜软斑自行消散,在颈总动脉或颈内动脉的其他部位没有血管或血管周围异常。

超声可以作为确定颈部疼痛病因的首选检查。

TIPIC的超声诊断要点:

1,患者的年龄可小于50岁或更小。

2,病变位于颈动脉某段,病变处固定压痛。

3,外中膜结构不清晰,偏心增厚,可呈“洋葱皮”样改变,血管壁外向膨胀。

4,与动脉粥样硬化不同,动脉粥样硬化通常发生在血管壁内膜层。

5,病变内无钙化。

6,在炎症的基础上可出现斑块、血栓形成。

7,超声造影检查提示增厚处少量造影剂灌注。

8,通常在非甾体抗炎药或皮质类固醇治疗后病变迅速消退,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却是长期存在的。颈部疼痛也可自限性好转。

TIPIC的颈部疼痛和自限性是很重要的临床特征。超声二维结构的观察非常重要;随访工作很重要:自觉疼痛症状消失,炎性增厚处明显变薄。

病例分享:

1,男,47岁,右侧颈部疼痛2天就诊。既往体健,体查右侧颈部明确压痛点。超声检查:压痛点颈总动脉前外侧壁局限增厚,呈“洋葱皮”征,内膜尚光滑。局部血流无明显改变。

考虑:TIPIC?  建议治疗后复查  

自述吃了两次布洛芬后缓解,一个月后复查,颈动脉正常。

74611635635968424

41801635635969094

治疗后一个月复查

56591635635969684

2,女,43岁,右侧颈部疼痛7天就诊。既往体健,体查右侧颈部明确压痛点,颈部活动时明显。超声检查:压痛点颈总动脉后外侧壁局限增厚,内膜欠光滑可见局限低回声团21x4mm。动脉内、中外膜分界不清;动脉外膜与周边分界不清。局部血流无明显改变。

考虑:TIPIC合并血栓可能?  建议治疗后复查  

常规抗凝、抗炎止痛治疗后1个月复查正常。

29951635635969999

3,女,15岁,左侧颈部疼痛5天就诊。临床拟诊:腮腺炎?常规超声检查腮腺。既往体健,体查左侧颈部明确压痛点,颈部活动时明显。超声检查:压痛点颈总动脉前内侧壁局限增厚达3.7mm,向颈外动脉延伸,内膜光滑。动脉外膜与周边分界不清。局部血流无明显改变。右侧颈总动脉、腹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肾动脉未见异常。

考虑:TIPIC?  建议治疗后复查!  

常规抗炎止痛治疗后20天复查正常。

37321635635970371

51021635635970891

腹主动脉

53981635635971323

肠系膜上动脉

52361635635971658

颈部疼痛病因的确定很重要,正确的病因才会有正确的治疗。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TIPIC,颈总动脉,颈动脉,炎症,颈部,超声,血管,内膜,压痛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相关推荐

  • 纵隔气肿与超声
    打开APP 志敏超声
  • 睾丸网扩张
    打开APP 志敏超声
  •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