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院感:医院要重视,政府也要担起责任
姜悦
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医疗护理处副处长
去年以来,医疗机构院感防控的红线多次被触碰。究其原因,有的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人员不足,医务人员院感防控基本知识和技能欠缺;有的定点医院基础设施条件较差,难以达到定点医院设置要求;有的医疗区域设置不规范,部分医疗区域和医疗设备存在新冠肺炎患者与非新冠肺炎患者共用现象,交叉感染风险较大;有的医院留观诊室狭小,未按要求做好发热门诊人员调配;有的医院病区加床严重。这些问题集中反映出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医院主要领导和工作人员对院感防控工作不够重视。
少数地方政府部门认为院感防控是医院的事,对政府责任未能履行到位,这导致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对卫生资源未进行科学评估,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缺乏统筹安排。有关资料显示,到2021年年初,部分地区县级医院尚未设置核酸检测实验室,县域内核酸检测能力严重不足。此外,政府对医院投入不足,对医院疫情防控中和感染控制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反应迟缓,未提供有力的领导和专业的指导,这些都是医院出现感染防控风险的原因。
医疗机构主要领导主体责任意识不强,对感染防控重视不足,是院感发生的一大内因。有的医院仅仅是“口头上”“纸面上”重视,一旦涉及资金投入,就只愿意投入到回报率高的设备和科室上,而对医院感染控制人员、发热门诊工作人员、处理医疗废弃物的保洁人员、维持人员秩序的保安人员的配备和待遇投入不足。有的对于疫情防控文件学习不够、认识不足,认为院感防控是分管领导的事情,对发热患者留观、住院人员管理、工作人员定期核酸检测等关键防控环节未过问和检查。
医院工作人员院感防控基本知识和技能欠缺,也是一大原因。部分人员思想麻痹,在院感防控细节上未执行到位。还有一些工作人员由于文化水平低、学习能力差,加之流动性强、专业人员指导监督不足等原因,容易出现院感防控措施执行不到位的情况。这提示院感培训与考核有待加强。
出现医院感染问题,根子在医疗机构和相关管理部门。部分医疗机构未尽到院感防控的主体责任,政府及卫生行政部门未尽到监督责任,也未尽到卫生资源保障及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的主体责任。解决这些问题,要有整体规划,明确各方责任,从体系、机制建设上入手。政府应在决策阶段多听取专业人员意见,统筹卫生资源,做好应急能力提升;深入了解医疗机构的困难,加大对医院的投入,切实解决建筑结构和设备设施方面的问题;严格落实监管责任,加强专业化建设,增加随机性巡查,切实起到督导的作用。
医疗机构应落实院感防控的主体责任,主要领导负总责,亲自抓;部门领导分头抓,层层抓。同时,要为一线工作人员创造安全有保障、工作有指导、工作强度适中的工作环境。
来源:健康报
免责申明:平台所有转载文章均为了传递更多专业知识,同时尊重原创,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