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抽动障碍?
1
什么是抽动障碍?
抽动障碍(ticdisorders,TD)是一种 起病于儿童时期、以抽动为主要表现 的 神经精神疾病 。通常共患各种精神和(或)行为障碍,如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 强迫行为/障碍 、 焦虑障碍 、 抑郁障碍 和 睡眠障碍 等。
2
抽动障碍的起病年龄和性别差异
抽动大多起病年龄在18岁之前,其中 4-8岁最多见 (平均年龄约为6岁),多数患儿在10-12岁最严重,然后逐渐减少,有些在青春后期和成年早期消退。在TD及其各种亚型中,男童较女童更多见,男女比例约为3:1~4:1。
3
抽动障碍的临床表现
1、抽动障碍的 抽动是指突然、无目的、快速、刻板的肌肉收缩 ,分为 运动抽动 和 发声抽动 。
①运动抽动指手指、面部、颈、肩、躯干和四肢的快速收缩运动。
②发声抽动指口鼻、咽喉及呼吸肌群的收缩,通过鼻、口腔和咽喉的气流而发声。
2、根据抽动的持续时间、参与的身体部分和肌肉群,运动抽动和发声抽动可再细分为 简单性 和 复杂性 。
①简单性抽动包括单个肌肉或局部的肌肉群的短暂收缩,表现为简单的运动或发声。
②复杂性抽动会激活更多的肌肉群,表现为目标导向的或类似有目的的运动或单词或短语的发音。
抽动障碍“具体行为”分类表
↓如图所示↓
4
抽动障碍的临床分型
抽动障碍在临床上一般分为短暂性抽动障碍TD、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TD、发声与多种运动联合抽动障碍(Tourette综合征,TS)三种,其中 短暂性TD 、慢性运动或发声TD和 多发性抽动障碍TS 的患病率分别为1.7%、1.2%和0.3%。 1、 短暂性TD :最常见,且病情最轻,它是指表现有1种或多种运动性抽动和/或发声性抽动,病程在1年之内。 2、 慢性运动或发声TD :指仅表现有运动性抽动或发声性抽动,二者不兼有,病程1年以上。 3、 多发性抽动障碍TS :既表现有运动性抽动,也兼有发声性抽动,但运动性抽动和发声性抽动不一定同时出现,病情相对较重,病程1年以上。
5
抽动障碍的临床特点
抽动可从一种形式转变成另一种形式,并且在病程中可出现新的抽动形式。抽动的频率和强度在病程中也有明显波动,抽动障碍状在病程中有增有减,一些因素也可加重或减轻抽动。 加重抽动的常见因素 包括压力、焦虑、愤怒、惊吓、兴奋、疲劳、感染和被提醒。 减轻抽动的常见因素 包括注意力集中、放松、情绪稳定和睡眠。运动,特别是精细运动,如舞蹈或体育运动,通常也可减轻抽动。
6
抽动障碍是如何引起的?
目前有关儿童抽动障碍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仍不完全清楚,多数学者认为该病可能是由多种因素,包括遗传、生物、心理和环境因素等在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 遗传因素 :研究表明,抽动障碍有遗传倾向,很多都有阳性家族史。 社会心理因素 :内向、神经质、情绪不稳定的人更容易患上抽动障碍。其中,一些严重的生理和社会压力、疲劳、焦虑等情绪甚至可能直接导致抽动障碍。 其它因素 :家庭氛围紧张、父母关系不和、母孕期承受较大心理压力,吸烟、酗酒、胎儿或新生儿疾病均可能是抽动障碍的影响因素。
7
抽动障碍如何诊断?
详细的病史询问是正确诊断的前提。 此外,体格、神经系统、精神检查和必要辅助检查也是必须的。
当您的孩子出现这些行为,经过温柔劝导后没有效果,尤其是类似行为频繁而严重的孩子,你就得考虑孩子是不是抽动障碍了!
8
抽动障碍对孩子有什么影响?
抽动障碍会给孩子带来一些功能损害,如: 社会适应困难 :有些患儿会出现短暂或长期社会适应困难,发声型抽动会影响课堂纪律,患儿会面对来自老师和同学的压力,容易导致社会退缩、社交孤立。 情绪问题 :有一部分患儿存在不同程度抑郁、焦虑、低自尊等。 躯体损伤 :有些患儿抽动部位疼痛难受,使得患儿易怒;部分患儿试图用自伤行为控制抽动行为。 其它损伤 :可影响睡眠质量;有时也会因抽动影响上课,影响学业。
9
抽动障碍如何治疗?
1、轻度抽动 不必急于药物治疗,应采取综合干预 ,去除诱因,管理好患儿日常常规,避免家长及患儿过于焦虑。 2、症状较为严重(或者情况快速恶化), 必须及时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确定治疗方案 。
这张表可以帮助您初步判断孩子抽动障碍的严重程度,当然孩子出现明显的抽动障碍行为后,仍然建议您求助于专科医生,进过系统诊断并采用适当、规范的治疗。只是来听听专业意见也是好的嘛!
10
家长如何帮助抽动障碍儿童?
1、正确认识抽动障碍的临床症状和病因 很多父母在孩子出现“眨眼”“清嗓”等临床症状时,往往误认为是孩子调皮, 因此指责、谩骂甚至殴打孩子,导致患儿心情紧张恐惧、焦虑不安,从而使抽动障碍状加重 ( 我院儿童保健中心在临床诊疗中,已经遇到许多例这样的患上、加重抽动障碍患儿了,广大家长应当引以为戒! )。
Tips:父母必须认识到,患儿的症状表现是疾病所致,而不是故意出怪相,父母首先应当稳定自己的情绪,给孩子创造一个温馨、和谐、包容的家庭环境,消除孩子的心理负担 。
1
2、采用恰当的行为治疗 多数抽动障碍患儿的症状往往在短时间内可自行控制,当患儿在注意力集中时或参加体育活动时,症状可暂时消失。基于此,对于年龄小不能配合行为治疗的抽动障碍患儿,父母可保持平静的心态,给予漠视、不理睬等方式,同时利用各种方式转移患儿的注意力,如讲故事、交谈学校的情况等,使其注意力转移,从而减轻抽动发作次数。对于大龄患儿,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行为治疗,例如有意识的习惯逆转训练来对抗抽动障碍状。
1
3、保证生活平稳规律 帮助患儿制定合理的日程安排,早睡早起,锻炼身体,养成按时睡眠的良好习惯。避免过度疲劳、过度兴奋、情绪紧张。 避免长时间看电视、玩手机、打游戏或看恐怖、暴力或其他由刺激性内容的影视剧,这些因素往往会加重抽动障碍。
1
4、提供合理饮食 抽动障碍患儿在日常生活中应当注意忌食: ①辛辣刺激类食物 :包括胡椒、辣椒、大蒜等。 ②油腻食物 :油炸类、动物油等。 ③含有咖啡因、兴奋剂及带色素的饮料 :可乐、浓茶、咖啡、巧克力、功能饮料等。 ④含有防腐剂的食品 :方便面,膨化食品等。
1
5、争取患儿的主动配合 (温柔的) 引导孩子正面接受“生病的事实”,并开导孩子“生病也是正常现象”,增强对治疗的信心。告知孩子完全不必为此感到自卑、自责。
Tips: 抽动障碍孩子的家长们应当特别留意,要在平日留心观察孩子与他人的相处和交流,主动引导培养他们构建起 “能以正确的心态、冷静的情绪对待来自少数同学、伙伴对疾病的讥讽和嘲笑” 的能力,这对孩子处理好与同学、朋友、老师、亲属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也能在他们“离开家长视线”的时候,也能 保护他们避免抽动障碍恶化和心理负担加重 。
1
6、根据情况如实告知与孩子密切接触的人 若教师、亲戚、同学等人了解了孩子被疾病所困扰的情况,就不会再批评、指责孩子,而会对其更加包容和理解。这有利于减轻患儿的病耻感和焦虑感,对其康复有积极作用。
1
7、如果患儿需要药物治疗,全力配合医生、服药谨遵医嘱 ①若需要药物治疗,医生会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方案。 ②家长要配合医生,严格遵照医嘱服用药品。 ③ 当患儿出现病情明显变化、各种不适症状、其他严重反应,家长应当及时与医生沟通 , 切忌遇到问题“自行诊断”,自行决定改变药品、药量或突然停药 。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