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智慧管理建设中,医疗管理类水平较高,其次是运营管理类、药品耗材管理类、行政管理类,而科研管理类较低。
10月14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促进行动(2021-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将建“三位一体”智慧医院作为重点建设行动之一,明确到2022年,全国二级和三级公立医院智慧管理平均级别力争达到1级和2级。
这是国家首次明确提出公立医院智慧管理力争达到的水平。而由于医院智慧管理评价标准发布于今年3月,目前正在开展自评估工作,且明确医院可自愿参加,所以医院智慧管理尚未正式步入全面推开的分级评估阶段,缺乏客观数据评价各医院达到的级别。那么,医院智慧管理建设现状如何?如何提高建设水平?下文或可解答一二。
要流程、数据、技术三者合一
医院智慧管理4~5级
医院智慧管理评级作为“三位一体”智慧医院评价体系中最复杂的一环,从标准体系发布到开展自评估工作,中间只经历了半年。
图片来源:《2021智慧医院创新白皮书》
3月15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医院智慧管理分级评估标准体系(试行)》,明确评估对象为应用信息化、智能化手段开展管理的医院,针对医院管理的核心内容,从智慧管理的功能和效果两个方面进行评估,评估结果分为0级至5级,评估项目划分为医疗护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资产管理、药品耗材管理、运营管理等10个工作角色33个业务项目。
图片截自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官网
9月1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印发《关于开展2021年医院智慧服务分级评估和智慧管理自评估工作的通知》,明确医院在规定时间内自愿参加智慧管理分级评估,完成数据填报后可查看自评结果,填报时间为2021年9月23日-10月28日。文件中未提出将组织数据复核并根据复核情况确定分级。因此,本次自评估工作将是一次初步摸底,并不作为最终“成绩”。
相对于智慧医疗重点关注医疗业务与医疗信息、智慧服务强调医院服务患者的能力,智慧管理评价既包含医院医疗业务项目,也涵盖教、人、财、物等行政管理要素,每个评价项目都涉及庞大的信息系统。因此,医院对标建设提升智慧管理级别的难度也相对更大。
从智慧管理分级原则来看,医院要达到1级和2级,对应的要求分别是“开始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医院管理”、“初步建立具备数据共享功能的医院管理信息系统”。说明较低级别的智慧管理评价重点考核的是各业务的数据处理与数据共享,对智能化应用要求不高。
而要实现四级和五级,不仅要打通医院各信息系统间的壁垒,也需要打通信息系统的全流程,通过流程、数据、技术的三者合一,来做详尽的分析和决策,及时发现问题并对其作改进,最终实现精细化管理的目标,提升医疗质量与运营效益。
医疗管理类水平最高
医院智慧管理建设现状
目前尚未有医院智慧管理评级的“成绩”公布,但从国内发布的一些医院信息化建设调查报告及媒体公开报道可以侧面了解到,医院智慧管理几大类别的信息化水平中,医疗管理类较高,这得益于电子病历评级打下的基础;其次是运营管理类、药品耗材管理类、行政管理类,而科研管理类较低。
根据媒体的公开报道显示,通过对比指标,目前国内县域医院智慧管理大概在2级和3级的水平。而有的三甲医院与医疗业务相关的指标能达到4级,少部分如质控、不良事件、院感、医疗收入管理等指标可以达到5级要求;但与行政管理相关的指标水平就仅在2~3级之间,主要是系统之间的数据互联互通受阻碍问题。
国家卫健委统计信息中心发布的《全民健康信息化调查报告(2021)》也印证了其中一些指标的医院信息化水平。该报告数据显示,在医疗管理类项目的人员权限管理、电子病历质量监控管理、危急值管理、临床路径与单病种管理、院内感染管理等11个功能点调查中,至少开通一项功能点的三级医院比例为99.4%,二级医院为92.6%。其中三级医院的人员权限管理、电子病历质量监控管理建设,分别为96.5%、84.3%。
而运营管理类纳入调查的预算管理、成本核算、绩效考核等14个功能点,至少开通一项功能的三级医院比例为98.1%,二级医院为93.2%。但从整体上来说, 三级医院开展绩效考核、预算管理、成本核算分别占比为52.5%、50.2%、64.8%。而科研数据分析管理功能三级医院占比仅为18.8%。 另外,根据 CHIMA 对2019-2020 年度医院信息化的调查,药品耗材管理类的药房管理系统在医院应用占比达 90.6%。
由于上述数据反映的仅是某个项目或功能点的医院建设情况,且部分重要功能点的数据并不理想,反映医院智慧管理33个业务项目的整体建设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要达到国家提出全国二级和三级公立医院智慧管理平均级别1~2级,并不是个轻松的任务。
用数据资产驱动跨界融合的应用
医院智慧管理的“实践”
国家推进智慧管理评级,是为了指导医院按标准建设各业务项目的规范管理流程与信息系统,提升医院精细化管理水平。医院要达到人财物信息的衔接一致与可视化,需要用数据资产驱动跨界融合的应用,及时掌握各运行细节信息进行资源智能调度。由此可见,数据集成与智能应用是医院智慧管理建设的基础,而目前三级医院开展集成平台建设比例较高,但数据应用类信息系统建设仍待加强。
对于“医疗护理管理”,在新版标准里,医疗护理管理考核的重点是质控管理,要提供相关指标的数据提取与分析作技术支撑,将终末管理转变为过程管理。例如,某通过电子病历七级的三甲医院结合“国考”的指标体系,建立了覆盖患者安全、院内感染、单病种质控等8大类内容的临床医疗质量平台。平台囊括288个指标,每个指标都由相应的科室/部门管理,利用细指标构成每个医疗过程的闭环,帮助管理者有侧重地进行管理与分析。
以胸痛救治为例,通过指标分析掌握耗时点,整改后就能缩短病人的救治时间。由此印证流程、数据、技术三者合一的重要性,因为新的技术不一定适合医院,差的数据没法做分析,不好的流程解决不了医疗根本问题,要综合提升才能有效管理。
“医疗护理管理”4~5级的评价内容
在运营管理等方面,医院管理者对信息技术的要求,不是人工变成电子化,而是能够为医院管理提供预警,用数据资产驱动跨界融合的创新应用。例如在运行保障管理方面,前述医院建立了融合多场景数据的“指挥中心”,对院内基础设施进行三维全息化呈现,并可快速展示各楼层医护人员、病房床位、停车资源等情况,便于空间的合理使用。
另外,医院管理者对医院的运营管理,需要掌握医院整体情况,整体的基础是单个部门的工作都完成了。为此,该院建立了可视化的床位使用率、出院患者次均费用等运营管理类细化指标,帮助管理者做好成本控制与绩效管理。在协同办公管理方面,医院可以建立链接医生工作站、OA平台等的统一平台,优化医院各部门、各业务的协同服务。
概括而言,智慧管理建设将推动医院联合协同体系化,数据驱动平台化,基础设施融合化。
参考资料:
1. 国家卫健委统计信息中心.《全民健康信息化调查报告——区域卫生信息化与医院信息化(2021)》
2.健康界.《医院智慧管理自评能过几级?院长们这样答复》
3.健康县域媒体. 《独家解读 | 6级10类33项业务,医院智慧管理分级评估重磅出炉》
4.“瑞金医院智慧研讨会”主题演讲《智慧管理标准解读》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