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下尿路专栏 | AUA2021年会专题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研究进展

2021-10-25 10:55

本专栏对于本次大会前沿研究报告进行分析,尤其针对下尿路疾病方面进行整理,以飨读者。


下尿路专栏 | 尿失禁用品与装备系列介绍(03):一件式造口袋  

前言

 

美国泌尿外科协会(AUA)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最具有影响力的泌尿外科学会之一,官方出版物主要包括Journal of Urology等刊物。2021年的AUA年会主要是线上举办的虚拟年会,于2021年9月10日—9月13日召开。作为世界上最大、最具有学术影响力的泌尿外科年会之一,该会议为我们展示了前沿的创新型研究、指南的更新、泌尿外科学最新进展等第一手资料。本专栏对于本次大会前沿研究报告进行分析,尤其针对下尿路疾病方面进行整理,以飨读者。


 

 
1  
研究进展一:卡介苗治疗失败定义的探究  


卡介苗无反应性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是应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要求由专家制定的,针对一组复发的,继续接受卡介苗治疗患者不太可能从中获益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符合卡介苗无反应性定义的患者,必须接受过≥1次的诱导疗程(6周)和一次维持疗程,并且患有难治性肿瘤或者在最后一次卡介苗治疗后6月内肿瘤高级别复发。  


而治疗患者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可认为卡介苗治疗失败:    

①治疗期间或治疗后检测到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②在卡介苗治疗期间出现高级别肿瘤;

③卡介苗治疗后的高级别肿瘤复发;

④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终止卡介苗治疗。


 

目前这个定义已被纳入FDA指导卡介苗失败试验设计的文件中,但是这个定义标准是否会影响挽救疗法的疗效及预后?


 

为评估这一点,Manuel R等人比较了膀胱内吉西他滨(Gem)灌注治疗对三类卡介苗治疗失败患者的疗效。他们回顾性地统计了卡介苗治疗失败后接受Gem治疗的高度恶性NMIBC患者,并将患者分为卡介苗无反应组(卡介苗“充足治疗”后12个月内高级别复发)、卡介苗早期复发组(卡介苗治疗后24个月内高级别复发)和卡介苗晚期复发组(卡介苗治疗后24个月以上高级别复发)。使用Kaplan-Meier方法估计高级别无复发生存期(HGRF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并使用对数秩检验将其在不同卡介苗失败定义下进行了比较。


 

结果显示,116例接受Gem治疗患者中,82%为男性,平均年龄为72岁(IQR<63,78),卡介苗无反应组占总患者的26%,早期复发组占53%,晚期复发组占16%。经Gem膀胱灌注治疗后,高级别复发84例,进展为pT2期13例, 接受根治性膀胱切除(RC)26例,转移6例。尽管BCG无反应组患者在12个月后可能会有更高的PFS(图1),在不同卡介苗治疗失败组之间,并没有观察到HGRFS和PFS有显著的差异。在单变量分析中,TURBT术后Gem灌注治疗前的细胞学检查阳性与更高的进展风险相关(HR 2.30,95%Cl 1.08,4.91,p=0.04)。


 

在不同卡介苗治疗失败定义的患者中,我们看到了相似的高级别复发率。同时TURBT后但辅助治疗前的尿细胞学检查可能是预测治疗失败的残留肿瘤负荷的指标。


 


(图1显示组间HGRFS和PFS没有显著差异,尽管BCG无反应组患者在12个月无进展可能性更低)

 



 
2  
点评  


虽然目前卡介苗在减少高级别复发和进展方面是优于TURBT和TURBT联合化疗的金标准,但仍有20%-50%的患者会复发及进展。在评估卡介苗免疫治疗后肿瘤复发的患者时,真正定义卡介苗治疗失败的定义至关重要,因为接受卡介苗最佳治疗后出现新肿瘤的患者的预后与接受二线治疗或不足疗程卡介苗治疗复发的患者不同。  


虽然在此研究中不同标准下卡介苗治疗失败患者中应用Gem膀胱灌注治疗的HGRFS和PFS并没有显著差异,但是在符合卡介苗无反应性标准的患者中,Gem似乎比以前使用卡介苗难治性标准的试验中报道的疗效更好。我们期待后续可以有更多研究评估卡介苗难治性与卡介苗无反应性标准下挽救疗法的疗效差异。  
 



3  
研究进展二:NMIBC吉西他滨膀胱灌注无复发生存率评估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经常复发,肿瘤预后不一致。不仅要为患者提供数据驱动的复发风险,而且要评估不同风险类型的各种治疗方式的疗效,这是具有挑战性的。术后立即膀胱灌注化疗(IVC)可显著降低复发,但是哪些亚群可能从IVC中受益最大呢?  


为此,Nicholas Corsi等人使用SWOG S0337试验队列对406例被诊断为疑似低级别NMIBC的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这些患者接受了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并随机接受了术后膀胱灌注(吉西他滨vs生理盐水)。   运用决策树学习方法建立风险组,然后评估术后单次IVC对每个风险组和其对照组的影响。   运用回归树分析,根据复发风险将患者分为低风险单肿瘤和≤57岁,中风险单肿瘤和老年>57岁,高风险多肿瘤。   最后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来检验对无复发率的影响,并对可用的协变量进行调整。  


结果显示患者中位年龄为66岁(IQR:59-75),其中84.7%为男性。中位随访时间为48个月。当分别测试每个风险组的治疗效果时,Nicholas Corsi等人发现,在中等风险组使用吉西他滨治疗的6、24和36个月无复发率分别为93%、76%和73%,而生理盐水组分别为80%、58%和53%(图2)。这种生存差异在多变量分析中得到证实,其中使用吉西他滨治疗的中风险组患者有更低的复发风险(危险度比:0.48,95%CI:30-76%,p<0.001)。另外并没有注意到低危组(p=0.9)和高危组(p=0.6)]患者无复发生存率的差异。  



 
4  
点评  


目前膀   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药物很多,常用的主要有两类:  
一类是抗肿瘤化疗药物,如丝裂霉素、多柔比星等;  
另一类是免疫调节剂如卡介苗、干扰素等。  


新的膀胱灌注药物如吉西他滨分子量较大,局部应用吸收入血少,全身不良反应小及其脂溶性高等特点,局部应用更易渗入肿瘤细胞直接起到抗肿瘤作用,近来适应证也在不断扩展。这篇摘要显示术后立即使用吉西他滨膀胱灌注的主要有益影响是那些只有一个肿瘤且年龄>57岁的患者,而中风险患者占总低级别NMIBC患者的53.7%,几乎占到了低级别NMIBC患者的一半。这也初步向我们阐释了吉西他滨用于NMIBC膀胱灌注治疗的潜力。  



   

 
5  
总结  


本次2021 AUA线上虚拟年会,为我们展示了大量泌尿外科前沿知识与进展,包括在后疫情时代对于泌尿外科学科诊治以及发展的影响和挑战,为观众及同行进行了全面、综合的阐述,我们后续将持续速递AUA年会有关于下尿路疾病的相关进展,将国际最新最前言的资讯和专家观点呈现给大家。  
 

 
备注:   1.专栏文章主旨介绍下尿路疾病相关进展,促进同行交流与知识普及,提高大众对疾病的认识,文章作者无他方利益冲突;2. 除特别说明以外,文章均为原创内容,对引用文字和图片均配有出处说明,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专家简介-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教授

·留学生博士研究生导师


 



 
江海红
 
从事泌尿外科工作20余年,主攻下尿路与盆底疾病。第三军医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毕业,西南医院全军泌尿外科研究所硕士与博士,美国Cleveland Clinic, Glickman Urological & Kidney Institute博士后。曾获2008美国尿控生殖重建学会(SUFU)年度论文特等奖、2010美国泌尿学会(AUA)基金会青年PI、《AUA News》专题报道(Jun 2016)。担任国家与省级泌尿与妇产医学会及医师协会委员等学术任职10余项次,主要包括中华预防医学会盆底功能障碍防治专委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调控专委会泌尿及脏器功能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CUA)尿控学组委员等任职。  

声明:本内容仅代表嘉宾观点,不代表学习联盟平台立场。本内容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不构成实际治疗建议。转载请后台联系授权,侵权必究!


编辑:王靖

审核:罗晓辉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浸润性,膀胱癌,卡介苗,肌层,治疗,风险,定义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