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提倡慢病病人多运动,有助于生理机能的改善,但是慢病病人真的什么运动都能做吗?哪些运动对他们来说是危险的呢?
慢病,全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病有病因复杂、起病隐匿、潜伏期长、病程长、预后差等特点。常见的慢性病主要有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其中心脑血管疾病包含高血压、脑卒中和冠心病。
在对抗慢性病的过程中,除了要有常规的治疗,还需要配合生规律的生活方式。除了注意饮食,其中的运动也需要着重关注。研究证明,适当的体育锻炼对增强心肺功能有良好的影响,可以促进中老年人生理机能改善,预防疾病,提高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工作能力。那么,慢性病人适合怎样的运动方式呢?
1、心肺疾病人群
患有心肺疾病的人,不适宜做剧烈运动,所以最好不要做游泳、打球、跑步等剧烈活动。缓和的运动是第一选择,比如太极拳、散步等动作较缓的运动。此类人群在运动过程中要随身携带急救药品,而且不能单独活动。若在运动过程中出现心慌气促、胸痛胸闷等情况,应立即停止运动,就地休息,服用携带的急救药物。
2、高血压人群
高血压人群由于血压容易变动的影响,运动需要多加注意,要确保血压控制好后进行运动,将血压尽量控制在稳定范围内。所以这类人群也应选择温和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等,着重避免可能诱发血压升高的运动方式,如举重、屏气等。
3、糖尿病人群
一般以平日生活中的运动量为宜,运动强度高的运动要避免。其次要注意避免在血糖高于14mmol/l、空腹或降糖药物作用最高峰的时候运动。如果运动时间出现低血糖症状,可以及时吃一些饼干、糖果,来缓解心慌、头晕、出冷汗等症状。同时这类人群应当穿着宽松、舒适的鞋袜,运动时做好足部护理。
4、患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的人群
这类人群应注意动作轻柔,因为颈部与腰部都比较脆弱,所以要减少它们的负重,避免过度伸展。当运动过程中出现手脚发麻、疼痛,颈腰劳累,行走不稳等情况,应立即休息,若休息后仍没有缓解,就要及时到医院就医。
对于慢病人群来说,运动能增强心肺功能,促进生理机能的改善,是必不可少的健康生活方式。除此之外,许多慢病人群也能通过居家氧疗来获得好的疾病预后。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