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律失常,家长纠结万分...专家说该这么做!
儿童心律失常并不是成人心律失常的“缩小版”,发病机制并非完全一致。临床很多心律失常找不到明确病因,但有些心律失常与器质性心脏病有关。部分成人心律失常继发于冠心病等缺血性心脏病,儿童的器质性心脏病之一便是先天性心脏病,有些复杂性先心病合并传导系统发育异常,外科手术前或者手术后都可能出现心律失常;此外,很多遗传性心律失常在儿童期发病,虽然发病率低,但是恶性程度高,威胁生命安全,大部分遗传性心律失常可以通过基因检测来筛查。儿童心律失常比较少见的是房颤,因为房颤大多发生在机体退化的成年人群中。儿童心律失常通俗地讲可以分为三大类,心跳快、慢和乱。
心律失常可以没有任何症状,甚至一些儿童能耐受严重的心律失常,直至严重的心衰才就诊。因此,家长自行发现孩子心律失常的情况有一定的难度。如果孩子出现了一些和平常不一样的表现,就要注意发生心律失常的可能,比如大点的孩子会主动说心跳快、胸闷、胸痛、眼前发黑,小婴幼儿不会表达,但出现一些严重的心动过速的时候会哭闹、拒食、呕吐、面色苍白等等,有一些心律失常还会出现晕厥、抽搐等表现,这些时候都要注意,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心律失常分轻重,有些窦性心律失常,比如窦性心律不齐及偶发早搏,属于生理性正常情况,无需就医;有些心律失常目前考虑为良性可能性大,但需定期复查;有些心律失常需手术干预;有些心律失常会危及生命。因此,心律失常是一个笼统的名称,诊断心律失常后家长切勿恐慌,需就诊于儿童心律失常的专科医生,切忌“百度”看病。心动过速呈间歇发作或者怀疑某些症状与心律失常相关时,需在症状发作的第一时间记录心率,再就近记录心电图。这些信息是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对于诊断非常有价值。
生理性心律失常,比如窦性心律不齐,是不需要干预的。病理性心律失常,要根据不同的病因及类型进行处理,部分甚至不需要治疗。治疗的方法,总的来说,分为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大类。非药物治疗主要包括针对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手术,以及针对缓慢性心律失常的起搏器植入治疗。
什么是射频消融手术呢?它是通过外周的一些血管,比如股动脉、股静脉、颈内静脉及锁骨下静脉等,将一些能够记录心脏电活动的电极放置到心脏的特定部位,这样就能通过记录心内的电活动明确心律失常发生的机制和部位,然后再送入一个消融导管到这个部位,应用射频能量使异常部位的心肌坏死,达到根治目的。
儿童血管细、心腔小,相对成人的介入手术,技术要求更高。因此,如果孩子在4岁以上,体重达15kg以上,血管和心脏条件相对好,更适宜行射频消融手术。当然年龄和体重只是一个方面,还需要看是否有合并症以及对药物治疗的反应等。若婴幼儿发生心动过速性心肌病,而心律失常本身对药物治疗反应不佳,射频消融只能作为最优选择。
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比如窦性停搏、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等导致心率极度减慢等情况,患儿可能需要安装心脏起搏器。心脏起搏器通过发放脉冲带动心脏跳动,满足重要脏器供血。
总而言之,对于心律失常患儿,定期复查很重要。一旦心律失常导致心脏功能受损,需要积极干预。治疗原则也具有一定弹性,一切都是基于实际情况和病人利益最大化来考量。
儿童心律失常的家长和患儿都需要学会动态观察,跟疾病和谐相处。目前,儿童心律失常的疗效总体水平很不错,室上性心动过速术后治愈率能达到98%,早搏总体能达到90%。
部分暂时不需要或不考虑消融手术的心律失常,如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其治疗和随访观察的周期往往较长,甚至可达2-3年或者更长,需要家长与医生共同合作,从而平稳地控制心律、避免影响心脏功能,改善心律失常儿童的远期预后和生活质量。
北京安贞医院儿童心脏中心是国内发展成熟、体制健全、科学严谨、水平先进的儿童心血管病中心,实行与国际接轨的儿童心脏内科及外科医疗管理一体化专科模式,具有集心脏内科、心脏外科、重症监护、功能检查为一体的优秀团队,这种国内少有的特色管理模式整合了多学科优势,实现了对心脏病患儿多角度、序贯式、一体化的管理,大大提高了患儿救治水平和效率。在儿童心律失常这一领域,手术量居全国前列。北京安贞医院小儿心脏中心儿童心律失常团队于国内首次识别并报道心室预激性扩张性心肌病的诊断及治疗,并在国内首先报道及探索儿童左束支区域起搏。对于需要手术干预的儿童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及室性早搏患者,手术可以取得非常好的效果,对于复杂心律失常的诊治我们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此外,门诊已实现精细化随诊,通过随诊就可初步解决大量儿童心律失常问题。
图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小儿心脏中心儿童心律失常团队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